为什么核武器不再让任何人感到恐惧?
前言
核武器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终极威慑力量,是各国在冲突中不会超越的终极界限,以免陷入不留痕迹的彻底毁灭。然而,过去十年从乌克兰到中东的冲突场面已经开始对这种威慑的有效性提出根本性质疑,特别是当对手不是拥有核武器的对手时。
核武器还能维持平衡吗?或者,随着战略现实的变化,无核国家开始敢于挑战拥有这种致命武器的国家,其沉重的阴影是否开始消散?本报告试图通过分析一系列近期的例子来解答这一难题,这些例子动摇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核能及其使用局限性的假设。
正文
最近的冲突挑战了核威慑的传统观点,该观点认为,任何一方都不会对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发动攻击,无论是核武器还是非核武器,因为担心该国有能力进行报复。但最近发生的事件证明,这种威慑不再像以前想象的那么有效。尽管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核武库,但这并没有阻止乌克兰对包括首都莫斯科在内的俄罗斯军事基地和城市发动袭击。

去年夏天,乌克兰军队占领了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约 500 平方英里的领土,并且仍然控制着其中的部分领土。去年,以色列的核武库未能阻止伊朗对其发动导弹袭击。同年早些时候,伊朗还对巴基斯坦境内的一个激进组织成员进行了袭击,巴基斯坦也是核国家。
然而,曾经被视为“终极威慑力量”的“核武器”,已不再像人们以往认为的那样,能够有效威慑某些威胁或袭击。
核威慑阻止了核国家之间爆发全面战争。例如,对相互毁灭的担忧是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冷战没有升级为直接冲突的原因之一。同样,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多年的血腥冲突在1998年两国进行核试验后也演变成了有限的对抗和小规模的冲突。
核武器并不总是能够有效地阻止核国家与无核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核武器被认为是最有力的威慑手段之一,但使用核武器除了会引起国际社会对使用核武器的反应外,还可能造成更惨痛的灾难,例如可能扰乱战略目标或使军事行动复杂化的彻底毁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许多无核国家开始意识到核国家在使用其武器时面临这些限制。这激发了一种反抗精神,促使他们更加大胆地采取行动并攻击核国家,认为这不会导致核报复,特别是如果攻击不会直接影响这些核国家的安全或导致军事崩溃。
虽然核武器在理论上威力更大,但对无核国家而言,其实际优势有限。
原因与结果
无论对手是否拥有核武器,考虑使用核打击的国家都会面临一系列障碍。即使是当量有限的核武器,尤其是在地球附近爆炸的核武器,也可能具有极大的破坏力,阻碍重大目标的实现。
例如,如果目标是占领一个地区、利用其资源或解放其人口,那么摧毁该地区就是不合逻辑的。此外,对邻国进行核打击可能会造成放射性污染,从而损害攻击国本身。在某些情况下,核打击可能会使战场受到核辐射污染,使常规军事行动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
另一方面,使用高空有限当量核武器的想法可能是减少附带损害并避免与核打击相关的一些挑战的一种方法。然而,使用低当量核弹来尽量减少大规模破坏可能不足以完全实现军事目标。
例如,1990年,海湾战争前不久,时任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研究摧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一个师所需的战术核武器数量。
详细报告准备后,很明显,实现这一目标需要 17 枚核武器。鲍威尔后来评论说:“如果我以前对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的有效性有任何怀疑,那么这份报告毫无疑问地证实了它们的无用性。”
即使在有利于使用此类武器的野外条件下,例如远离人口稠密地区的沙漠,实现明确的军事目标也需要大量炸弹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另一方面,任何国家使用核武器都将面临国际后果。许多国家——无论它们是寻求维护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国际准则,还是目标国的盟友——都可能从政治或经济上孤立攻击国,或向受影响的国家提供直接支持。
更重要的是,发动核攻击可能会促使其他目前没有核武器的国家考虑获取核武器并发展核计划,以便将来自卫。
尽管使用核武器存在巨大风险,但战场彻底失败的恐惧有时可能会促使一些领导人考虑诉诸核武器。 1968 年初,北越军队在溪山包围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这是越南战争的一场关键战役。
在此期间,美国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政府的高级官员曾讨论过如果局势恶化,对北越使用战术核武器,但消息泄露后,约翰逊决定取消这一想法。
2022年秋,当乌克兰士兵突破俄罗斯防线时,美国情报部门报告称,俄罗斯军方领导人考虑使用核打击,但没有确凿证据表明俄罗斯正在为这种可能性准备武器。在这两种情况下,核国家都没有面临生存或军队崩溃的真正威胁。这两个条件虽然不是官方规定的,但却是促使任何国家使用核武器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两个核国家发生碰撞时,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能力彻底摧毁另一个国家,这使得威胁变得现实而紧迫。无核国家则不具备威胁核国家生存或导致核国家崩溃的能力,威胁较小。但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反而给了它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更大的升级胆量。
因此,我们发现,纵观历史,无核国家在攻击其核对手时往往比核国家相互交往时更为激进。
但最终,当无核国家采取激进措施时,它们会采取策略来降低核报复的风险。例如,1950年中国介入朝鲜战争并给美军造成重大损失时,中国迅速请求苏联空中支援,以对抗美国对其领土的任何核攻击。同样,在1973年10月战争中,当埃及和叙利亚决定联合对以色列发动攻击时,埃及领导人明确阐述了攻击的限度,以防止以色列高估威胁并采取不合理的核报复。
尽管乌克兰对俄罗斯发动攻击并入侵库尔斯克地区,但它最终也缺乏威胁俄罗斯生存的能力,这与过去无核国家对抗有核国家的例子一致。因此,普京表示,尽管乌克兰参与了一些核威胁,但他并不认为有必要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相反,俄罗斯的袭击给乌克兰造成了大规模破坏,但使用的是常规军事力量。
当势均力敌的力量相遇时
俄罗斯在与美国和北约国家打交道时表现得更加谨慎。尽管双方互相采取网络攻击和经济制裁等敌对政策,但俄罗斯并未对北约国家实施直接军事打击,而北约国家则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导致俄罗斯军队损失惨重。
美国方面也避免直接干预战争,尽管拜登任内扩大了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种类,并减少了对武器使用的限制。
核国家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但很少达到爆发的程度,仅局限于威胁和施压,不会升级为全面对抗。 1965年,安全研究学者格伦·斯奈德预测,核威慑将阻止最具破坏性的核冲突形式,但可能会将冲突转移到不那么激烈的程度,例如常规战争或有限使用核武器。
然而,后来发现核国家之间的威慑作用比斯奈德预想的更为深远,因为相互的恐惧使各方更加谨慎,降低了发生任何形式战争的可能性。
核武国家避免直接冲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双方都拥有核武器,这使得即使是有限的打击也充满升级的风险,因为对抗可能会升级为使用世界上最强大的武器。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在冲突的早期阶段,一方可能会试图通过打击另一方的核能力来阻止局势升级,以尽量减少潜在的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可能会认为不采取行动的代价大于使用核武器的代价,特别是当它认为自己的城市处于崩溃的边缘,面临被摧毁的威胁时。
即使双方都寻求避免核升级,但战争中常见的错误、误判和不可预见的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双方滑向核深渊的可能性。当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时,一点错误或误判就足以打开灾难的闸门。这就是为什么核国家首先倾向于避免彼此发生直接军事对抗。
核大国意识到陷入不可控升级的危险,这是在高度敏感的历史时刻化解紧张局势的关键因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警告美国总统肯尼迪:“如果战争真的爆发,我们将无法阻止,这就是战争的逻辑。”

六名肯尼迪政府官员后来回忆说,“当时最危险的事情不是任何一方领导人想要升级局势,而是一系列的行动、反应或误判将导致任何一方的冲突失控。”这些担忧促使两国领导人采取严肃措施化解危机。
1999 年卡吉尔战争中,印度和巴基斯坦直接爆发冲突,当时两国都拥有核能力,这是两个核大国之间战争规则的罕见例外。然而,这场战争并不像乍看起来那么特殊。担心局势升级至无法控制的程度,仍然是核国家避免相互发动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国际关系学者马克·贝尔和朱莉娅·麦克唐纳认为,卡吉尔战争期间局势升级的风险较低,因为战斗仅限于克什米尔山区,而且印度通常将核弹头与导弹或运载工具分开放置。
双方还保持着清晰的沟通,对使用核武器的担忧在限制战斗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后,双方小规模冲突不断,但尚未发展成全面战争。
政治学家经常谈论“民主和平”理论,该理论假设民主国家不会对其他民主国家发动战争。然而,民主国家本质上并不和平,它们会与非民主国家发动战争。这一想法有一个核对应物。无核国家可能会向核对手发动战争,而核国家则维持着脆弱且有争议的和平,但这种和平是持久的。
因此,分析人士和政策制定者在评估当前冲突中的核风险时必须考虑核威慑的这两个因素。例如,俄罗斯没有对乌克兰的袭击做出核回应,但如果美军向俄罗斯目标开火,其反应可能会截然不同。
核时代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尽管世界上仅经历过两次核武器的实际使用,而且尚未爆发核战争,但鉴于该领域的实际实验稀缺,在对可能的核场景做出广泛判断或得出明确结论时仍需谨慎。
然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初步教训,包括诉诸核武器充满了严重风险。在过去的四分之三个世纪里,这些风险阻止了核国家之间发生重大冲突,但在许多情况下,核武库已被证明不足以阻止意图实现有限目标的无核对手。
因此,核国家需要常规手段来应对这些威胁,而不是仅仅依靠核武器的恐惧和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