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人”的阴影笼罩着波罗的海国家
2016年,英国导演加布里埃尔·兰奇制作了一部纪录片,虚构了拉脱维亚陶格夫匹尔斯市俄语少数民族在克里姆林宫的支持下,因反抗政府歧视政策而发动起义的场景,最后俄罗斯以此为借口入侵拉脱维亚。
影片的剧情结构基于一个虚构的场景,故事发生在俄罗斯吞并俄罗斯占多数的克里米亚半岛两年后,即2022年2月俄罗斯大规模入侵乌克兰领土之前,入侵吞并了乌克兰约20%的土地,而该地区的居民大多讲俄语。
阅读更多
如今,爱沙尼亚纳尔瓦市陶格夫匹尔斯以及立陶宛其他地区越来越担心,他们土地上的真实情况与加布里埃尔·兰奇在纪录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情室内》(World War Three: Inside the War Room)中预测的相差无几。
这些担忧不仅限于试图重现苏联历史,也不仅限于莫斯科试图扩大乌克兰战争范围和在该地区效仿历史先例,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联合军事演习和随之而来的早期集结,以及对具有战略意义的苏瓦乌基走廊日益增长的担忧,也强化了这一立场。
通过“俄罗斯侨民”施加影响
尽管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莫斯科仍然将塔林、里加和维尔纽斯视为其后院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波罗的海国家没有与俄罗斯彻底断绝关系的选择。
这三个国家在俄罗斯的势力范围内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们一方面是旧苏联地带的邻国之一,另一方面又是当今北约、欧盟和克里姆林宫所称的“集体西方”的一部分。
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军事、经济、媒体和人道主义领域的施压和影响战略,特别是针对俄语少数民族,这也适用于波罗的海国家。
这种影响力体现在俄罗斯联邦、拉脱维亚“和谐”社会民主党以及爱沙尼亚中间党等政党身上,这些政党将自己视为俄语少数民族和俄罗斯文化的第一道防线。
半岛电视台从多个研究来源收集的数据表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俄罗斯族少数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24%,而在立陶宛,这一比例不超过5.6%。俄语也是爱沙尼亚30%人口和拉脱维亚34%人口的第一语言。
但在拉脱维亚的陶格夫匹尔斯地区,俄罗斯的存在感更强,该地区50%的人口是俄罗斯裔,俄语是该地区75%人口的母语,该地区不时出现紧张局势,也是俄罗斯宣传的舞台。
俄罗斯政治学家伊戈尔·泽维列夫(Igor Zevelev)在其著作《俄罗斯民族认同与外交政策》(Russi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Foreign Policy)中将莫斯科与波罗的海邻国的密切关系与俄罗斯侨民或“俄罗斯世界”联系起来,这个“俄罗斯世界”基于弗拉基米尔·普京所理解的自我认同理念,是超越俄罗斯地理和民族界限的文化和语言影响范围
但泽维列夫认为,从政治和安全角度来看,普遍的想法是将这片后苏联地区打造成一个缓冲区,而苏瓦乌基走廊在理论上就是这一想法的一个可能体现。
“苏瓦乌基”:北约在欧洲的漏洞
与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相比,立陶宛在人口构成和政治影响力方面是波罗的海国家中与俄罗斯联系最不紧密的国家,因为俄语使用者并不具有影响力。
不过,专家认为,俄罗斯的主要威胁是来自邻近加里宁格勒飞地的军事威胁,立陶宛国家安全局在2023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强调了这一点。
地理上,加里宁格勒州与白俄罗斯之间由一条人口稀少、长65公里的苏瓦乌基走廊连接,这条走廊也是立陶宛与波兰的边界。
如果俄罗斯占领这条走廊,就意味着彻底切断波罗的海国家与欧盟的联系。
法国杂志《快报》在报道前美国驻欧洲部队司令本·霍奇斯将军时说:北约成员国必须认识到,北约战略和军事态势的所有弱点都集中在苏瓦乌基走廊,俄罗斯军队威胁着整个北约的领土完整。
这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走廊将成为未来紧张局势的潜在根源,因为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立陶宛于2022年决定阻止欧盟制裁下的货物通过其领土运往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莫斯科认为这是非法举措,是对该飞地的封锁,同时警告立陶宛此举将造成严重后果,并誓言予以回应。
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增兵现在被视为对立陶宛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的直接威胁。

白俄罗斯发生了什么事?
克里姆林宫正在白俄罗斯集结军队,为与邻国兼盟友举行的“西方-2025”联合演习做准备。自2009年以来,该演习每四年举行一次。超过20万名士兵参加了此次演习,这是苏联解体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
最近的一次演习是在俄罗斯军事入侵乌克兰之后举行的。因此,这些靠近北约边境的军事增援部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侵略的担忧,其中可能包括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特别是立陶宛。
军事和安全分析师彼得·索乔表示,有多个现场迹象表明可能采取军事行动。《国家利益》杂志从以下几点报道了这些迹象:
莫斯科已将其国防开支增加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以上,而三年多前入侵乌克兰之前,这一比例为3.6%。
俄罗斯军工联合体提高了产量、扩大了生产线并开设了新工厂。
俄罗斯的军事集结并不仅限于白俄罗斯,莫斯科还致力于将其扩展到与北约成员国芬兰的边境。
扩张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边境的列宁格勒军区。
该报援引丹麦国防情报局的话称,2025年2月,该局警告称,如果波罗的海国家和波兰的应对能力减弱,俄罗斯可能在五年内对这些国家和波兰发动大规模袭击。
据同一消息来源称,这可能包括在爱沙尼亚东部纳尔瓦边境地区开展准军事活动,该地区有大量俄罗斯裔人口,专家也不排除俄罗斯向拉脱维亚陶格夫匹尔斯地区进军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彼得·索乔认为,克里姆林宫正在恢复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的战略,部署被称为“小绿人”的俄罗斯准军事部队。

反制集结
2025年3月,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波兰联合宣布,有意退出《禁止杀伤人员地雷条约》(即《渥太华公约》),理由是该条约对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接壤的北约成员国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军事威胁。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已经退出该公约。
这些国家将增加地雷的生产,因为观察人士认为,这些致命武器很可能会在日益戒备的边境地区使用。
否则,波罗的海国家将匆忙做出多项决定,以做好充分准备抵御未来的任何袭击。
在此背景下,立陶宛政府自2008年以来首次发布恢复义务兵役制的决定,并计划于明年开始实施,每年征召参加训练的年轻男性人数将从5000人增加到7000人。它还希望利用志愿准军事组织,例如历史悠久的“消防员联盟”,来规避重新武装的高昂成本。

但立陶宛也将获得重要的军事支持,德国将在该国建立其首个外国军事基地,据立陶宛国防部介绍,这将是德国自二战以来的首个海外军事基地,耗资11亿美元。
该基地的建设是德国与立陶宛于2023年12月达成的协议框架内进行的,该协议规定部署4800名德国军事人员和200名文职雇员。据德国国防部称,该基地还将包括2000辆车辆。
在爱沙尼亚,政府选择增加税收,并将其扩大到养老金领取者,以资助该国的国防计划。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这将带来约8亿欧元的收入,其中大部分将用于武装部队,相当于该国GDP的5%,而目前这一比例为3.7%。
英国报纸称,“这项史无前例的国防税是达到战备状态所需努力的一个鲜明例证。”

北欧联盟
波罗的海国家内部的动员进一步加强,立陶宛报纸《IQ》呼吁波罗的海和北欧国家考虑组建一个替代北约的联盟,以应对美国政府在联合防御政策上摇摆不定、持怀疑态度的立场。
《IQ》认为,随着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北约明显走向解体,这个被称为“北欧联盟”的新联盟将能够更好地充分评估“俄罗斯威胁”。
“北欧联盟”的成立理念与英国外交大臣基尔·斯塔默3月呼吁建立开放的“自愿联盟”的理念不同,后者旨在动员军事支持保护乌克兰。
除波罗的海三国外,拟议的新联盟还包括芬兰、瑞典、丹麦、挪威、波兰、德国和英国,人口估计约为2.2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元。
立陶宛报纸称:“北欧联盟可以树立帮助乌克兰的榜样,并在北约真正崩溃的情况下成为后备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