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湾准备关闭其最后一座核反应堆,而半导体产业推动的能源需求飙升,重新引发了有关核电的激烈争论。

据台湾经济部预测,到 2030 年,台湾的电力需求将增长 12%-13%,这主要得益于人工智能 (AI) 的蓬勃发展。

环境集团绿色和平组织估计,到同一日期,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制造商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台积电)的耗电量将相当于台湾约2300万人口四分之一的耗电量。

台湾对电力的需求不断飙升,使得台北实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变得更加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将可再生能源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目前的约12%提高到约60%-70%。

核电支持者认为,核能是台湾实现其工业和环境目标最可行的途径。

周二,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了一项修正案,允许核电站申请许可证,将运营期限延长至现有的 40 年以上。

反对党国民党和台湾民众党不顾执政党民进党的反对,通过了这项法案。民进党于2016年上台执政,承诺实现“无核家园”。

这一法律变化不会阻止按计划于周日关闭最后一座运行的反应堆——马鞍山核电站 2 号反应堆——尽管这让人们对台湾长期以来反对核电的立场产生了怀疑。

2025年2月25日,台湾行政院长卓荣泰抵达立法院,准备在台北发表首次施政报告,向媒体发表讲话(法新社)

政府在投票后表示,目前没有任何未来核电项目的计划,但行政院长卓荣泰早些时候表示,如果修正案获得通过,政府不会反对恢复已退役的反应堆。

卓荣泰说,只要安全得到保障,且公众就此问题达成共识,台北对核电持“开放”态度。

任何重启本土核工业的举措都至少需要数年时间。

台湾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技术援助下启动了民用核计划。

到 1990 年,国有电力公司台电(Taipower)运营着三座电厂,发电能力可满足该岛三分之一以上的电力需求。

“可再生能源不稳定”

支持核电的清洁能源转型联盟成员安吉丽卡·翁(Angelica Oung)表示,近十年前民进党执政时,台湾约10%的能源需求可由核电站满足。

安吉丽卡·翁告诉半岛电视台说,“当时的能源排放量比现在还低——这难道不荒谬吗?”

安吉丽卡·翁说:“当时,推出反核政策是合理的,因为公众仍在从毁灭性的福岛核灾难中恢复过来……但现在就连日本也决定回归核能,” 指的是东京计划到 2040 年利用该能源生产 20% 的电力。

“那是因为可再生能源根本行不通。”

安吉丽卡·翁说,“可再生能源的供应并不稳定……例如,太阳能需要使用电池。”

虽然2011年的福岛核灾难进一步巩固了反对核电的势头,但台湾的反核运动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

民进党成立于 1986 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几个月后,其章程中包括了反核条款。

2021年12月4日,抗议者在台湾台北举行示威,反对重启龙门核电站建设的提议(盖蒂图像)

次年,原住民达悟族发起抗议,抗议台电在兰屿倾倒核废料的政策,进一步巩固了民间反核运动。

20世纪90年代,核能受到了进一步的负面审查,当时有消息称,由于在建筑材料中使用了放射性废金属,约有 10,000 人受到了低水平辐射。

2000年,在环保组织的抗议下,台北叫停了计划中的第四座核电站的建设。

2021年,一项旨在重启该项目的全民公投提案以52.84%对47.16%的得票率被否决。

台湾气候行动网络研究中心总监赵家炜表示,核电并不能满足台湾的能源需求。

赵家炜告诉半岛电视台:“与其他国家不同,台湾发展核能往往意味着削减可再生能源的预算。”

赵家炜表示,台湾的核电站建设没有考虑到地震和海啸的风险,建立符合现代标准的本地核工业成本高昂且困难重重。

他说,“扩建现有核电站和反应堆意味着必须升级基础设施,以满足更新的安全标准,并考虑地震风险。这需要大量成本,因此,核能并不能转化为更便宜的电力。”

2023年1月20日,日本大熊市,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污水储存罐(法新社)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气候与能源活动家张莱娜(Lena Chang)表示,重启核能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还具有潜在危险。

张莱娜告诉半岛电视台说,“我们绿色和平组织坚决反对重启核电站或扩大核能的使用,因为核能带来了尚未解决的安全、废物和环境风险,特别是在台湾——一个无法承受核灾难和环境灾难的小岛。”

张莱娜表示,芯片行业应该承担向可再生能源转换的成本。

她说:“他们应该负责满足自己的绿色能源需求,而不是把所有工作都留给台电,因为建设更多能源工厂和储能设施的资金最终都来自人民的税收。”

赵家炜对此表示同意,并表示,像台积电这样的芯片巨头应该引领绿色环保的潮流。

他说道,“芯片制造业将继续存在……当然,未来三年能源供应将会紧张,但仍然足够。”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