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五天几十年来最危险的升级,在美国斡旋下,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25年5月10日宣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意立即全面停火,潜在核对抗的火花得以被扑灭。

正当新德里和伊斯兰堡得以喘息的时候,一些疑问仍然存在:这次对抗是暂时的实力展示,还是一场更大规模、延后爆发的开始?停火是否代表着通往严肃对话的大门,还是仅仅是一个很快就会破裂的脆弱休战?

停火后会发生什么?

随着停火协议的宣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开始进行军事会谈,旨在巩固克什米尔控制线地区的平静,该地区是两国之间最紧张的地区。尽管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但局势仍然脆弱,双方部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任何轻微的违规行为都可能再次引发升级,反映出当前稳定的脆弱性及其与微妙的战场因素的联系。

从内部看,双方都面临紧迫的政治挑战。在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试图利用这场危机来提升其打击“恐怖主义”的强硬领导人形象,但他未能实现升级目标以及遭受的损失可能会使局势对他不利,尤其是随着反对派的批评不断升级,他们指责他将国家拖入不明智的冒险之中。

与巴基斯坦停火后,莫迪在新德里通过视频会议向人民发表讲话 (AFP)

在巴基斯坦,领导层利用军事手段来加强民族团结、鼓舞士气,但日益加深的经济危机可能会削弱这种凝聚力,增加国内民众的压力。

在国际上,美国已成为缓和紧张局势的有效调解者,并增强了其在南亚的影响力。中国是伊斯兰堡的传统盟友,作为维护地区稳定的努力的一部分,中国一直与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一起向巴基斯坦提供政治支持。

而印度则坚持拒绝任何外部调解克什米尔问题,这对任何真正的外交进展构成了障碍。

双方就违反停火互相指责,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印度外交部长维克拉姆·米斯里证实确实存在“屡次侵犯行为”,并呼吁巴基斯坦采取严厉行动。巴基斯坦外交部对此作出回应,指责印度违反协议,并强调其军队的行动“负责任且克制”。

谁赢了?

尽管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在停火后宣布为“胜利日”,巴基斯坦媒体也认为印度接受停火是巴基斯坦军队的胜利,但许多观察家认为,这些对抗中“胜利者”的判定存在模糊性。

军事上,印度使用“阵风”和苏-30飞机对巴基斯坦九个地点进行空袭,展示了相对优势。但巴基斯坦的反应迅速而强烈,印度的据点遭到精确打击,巴基斯坦声称击落了五架印度战机,其中包括三架“阵风”战机,暴露了印度防御的漏洞。

巴基斯坦的意外反应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士气,因为军方强化了其作为一支能够对抗更强大敌人的力量的形象,巴基斯坦政府还利用引发紧张局势的印度最终被迫接受停火这一事实,将自己标榜为国内胜利者。

在此背景下,巴基斯坦报纸《Jang》在社论中写道,“在短短五天的对峙中,莫迪政府在与巴基斯坦军队的对抗中损失惨重,被迫宣布停火”。

政治上,双方均取得了国内进展,莫迪提升了其国家安全捍卫者的形象,而巴基斯坦则将自己展现为抵抗“印度侵略”的国家。

但在经济上,两国都遭受了损失,包括领空关闭以及军事和民用设施被毁。

在这一复杂的局面中,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双方付出了代价,但最近的升级使双方在内部加强了各自的地位,但并没有导致冲突格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尽管巴基斯坦成功地采取了军事反应来恢复人民的士气并增强了国家凝聚力,但这种民众势头仍然脆弱,除非它转化为切实的政治和经济稳定。

巴基斯坦作家兼政治分析家布什拉·萨达夫指出维护道德成果的重要性,他表示:“当然,巴基斯坦军队和政府已经成功重新赢得人民的信任,但真正的挑战在于保持这种士气并将其投入到长期的改革进程中。”

另一方面,莫迪政府似乎热衷于利用这场危机来加强其“打击恐怖主义”的论调并吸引国内支持,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潜在选举中,但印度遭受的人员和物质损失可能会重新引发印度国内关于升级成本及其政治和安全可行性的争论。

冲突结束了吗?

尽管两个邻国之间的核平衡阻止了全面战争的爆发,但它并没有阻止边境冲突和代理人战争,反而在“有预谋的冲突”范围内鼓励这些冲突和战争。随着印度和巴基斯坦最近停火,显然当前的平静并不意味着冲突的结束,而是自1947年印度次大陆分治以来长达数十年的争端的暂时缓解。

克什米尔问题仍然是紧张局势的核心,印度控制着该地三分之二的领土,巴基斯坦控制着剩余的近三分之一,双方都声称对该地拥有完全主权。

印度于2019年决定撤销查谟和克什米尔的自治权,这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巴基斯坦要求举行全民公投和国际干预来决定该地区的命运,这使得政治解决方案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新德里和伊斯兰堡之间长期存在的敌对和不信任使得任何真正和解的前景变得复杂。巴基斯坦作家兼记者哈米德·米尔认为,印度现行政策没有留下任何进行认真谈判的空间:“我支持停火后开始有意义的谈判,但纳伦德拉·莫迪对巴基斯坦的政策中没有这样的谈判空间。”

米尔回忆起莫迪2012年3月24日的言论,当时他在艾哈迈达巴德公开表示支持“大婆罗多帝国”(Akhand Bharat)的理念,甚至表达了吞并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愿望。

南亚地缘政治形势表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缺乏有效的政治对话渠道来解决克什米尔问题,该问题仍然是两国冲突的核心。尽管此前已签署多项协议,例如1999年的《拉合尔宣言》和2003年的停火协议,但在达成永久解决方案方面尚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导致争议地区实际控制线不断遭到侵犯,暴力事件频发。

米尔表示,“最近的停火是一项重要成就,但印度总理莫迪可能会为了挽救自己的政治前途而试图否认这一点”,他指的是印度国内地区紧张局势可能被政治利用。

在此背景下,两国的民粹主义政治对任何真正的让步都构成了重大障碍,因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任何软化立场都会被视为国家背叛,这使得任何和解措施都变得困难。

由于印度一再拒绝国际调解,而巴基斯坦却表示欢迎,平息局势的努力随时可能陷入停滞和崩溃,特别是随着控制线上武装冲突频发,无论是军事挑衅还是武装团体的袭击。

另一方面,美国国防部敏感活动部门前负责人亚历克斯·布莱萨斯(Alex Bletsas)认为:“目前的停火并非解决办法,而是为了避免即将发生的灾难并维持一定程度的经济稳定而采取的暂时缓解措施,但除非国际社会持续施压,并真正致力于解决冲突的深层根源(尤其是克什米尔问题),否则这无法阻止局势升级。”

布莱萨斯:目前的停火并非解决办法,而是为了避免即将发生的灾难而采取的暂时缓解措施,但它并不能阻止局势升级 (美联社)

政治和军事影响

在局势升级的背景下,两国似乎都试图利用这场危机来获取国内政治利益。在印度,政府利用此次冲突来支持民族主义言论并团结民众,尤其是在面临选举和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军事反应被描绘成对主权的捍卫,这有助于转移人们对复杂民生问题的注意力,并使反对派在国家挑战面前显得软弱。

在执政党内部批评其应对危机政策的背景下,印度作家西达尔特·瓦拉达拉扬(Siddharth Varadarajan)批评政府,称莫迪的“辛多尔行动”是“基于错误估计的危险战略”。

瓦拉达拉扬在X平台的一篇文章中补充道:“政府可能给人留下印度已经实现所有目标的印象,但事实是莫迪采取的举措虽然结果并不理想,但完全可以预见。”

在巴基斯坦,政治和军事领导层将与印度的紧张关系视为加强内部凝聚力和提高士气的机会。军队作为主要的决策者,巩固了其作为国家安全保障者的形象,而政府则试图强调安全威胁,并将其中一些与外部因素联系起来。

尽管该国正经历着困难的经济状况,但这次演讲仍然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一些问题和可能场景

区域数据表明,下一阶段将是决定性的,将出现一些热点问题,需要紧急解决,以避免陷入公开对抗。

除了克什米尔问题外,新德里决定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该条约为巴基斯坦农业提供了约80%的水资源,这被视为对巴基斯坦粮食安全的直接威胁,这引发了人们对人道主义危机的严重担忧,可能促使伊斯兰堡采取外交升级或有限的军事行动作出回应。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西夫在接受Geo News采访时表示,两国之间的任何潜在谈判都将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恐怖主义、水资源和克什米尔问题。

在此背景下,南亚中心研究员舒贾·纳瓦兹认为,两国领导人在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后,将寻求必要的突破以缓解紧张局势,并指出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所说的“在中立的环境下就广泛问题开始谈判”。他认为海湾地区可能是本次对话的主办地之一。

巴基斯坦作家苏格拉·萨达夫(Sughra Sadaf)呼吁印度和巴基斯坦克服历史分歧,断言“解决方案不在于对抗,而在于真诚的对话,以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并强调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应对贫困、无知、健康和气候变化等更紧迫的挑战。

观察人士认为,该地区未来可能出现三条发展路径,具体取决于力量平衡和国际压力:

  • 首先,如果会谈成功恢复信任,该地区可能会出现相对平静,但这需要做出艰难的政治让步,尤其是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做出让步。
  • 其次,由于核威慑,控制线沿线有限的紧张局势可能仍会持续,出现零星的违反停火行为,而不会全面升级。
  • 第三,尽管国际社会施加压力,且全面战争代价高昂,但如果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袭击或停火协议遭到全面违反,局势仍有升级的可能性。

在分析南亚安全形势时,玛娜尔·法蒂玛(Manal Fatima)断言,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持续动荡,危机根源依然深厚而根深蒂固。克什米尔地区的局势并未得到明显改善,他们仍然“一方面处于武装分子的火力之下,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军事行动和政治压迫”。

因此,法蒂玛认为,由于缺乏明确的持久政治解决方案来结束持续的苦难,4月份发生的“恐怖”袭击可能会被印度政府用作扩大在克什米尔镇压的理由。她指出,“恐怖嫌疑人”的分类仍然模糊而宽泛,导致在没有足够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大规模攻击无辜民众。

来源 :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