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加上破坏德黑兰政权的威胁,为危险局面打开了大门,其影响不仅限于冲突双方,还延伸到邻国,尤其是印度。印度是南亚的一个关键国家,具有敏感的地缘政治地位,与德黑兰和特拉维夫的关系历史复杂。

此次前所未有的军事升级使印度面临复杂的外交考验,处境高度敏感。一方面,它与以色列有着深厚的安全和战略伙伴关系,包括大规模武器交易和广泛的情报和技术合作。另一方面,印度热衷于维持与伊朗的经济联系,伊朗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和恰巴哈尔港等地区互联互通项目的合作伙伴。

美国杂志《外交政策》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在危机期间平衡与敌对国家关系的外交政策,但现在,印度面临着在当前危机中确定其角色的挑战,人们质疑印度是否会保持谨慎中立。还是会向以色列提供间接支持?这一角色将如何影响其地区和国际地位,特别是当它试图在两极化的环境中成为一个平衡的亚洲大国时?

印度和以色列拥有先进的安全和军事关系,包括大规模武器交易(美联社)

印度与以色列的伙伴关系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印度与以色列的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从秘密的安全合作发展为国防、先进技术、网络安全和农业等领域的公开、多方面的伙伴关系。

特拉维夫已成为印度主要武器供应国之一,过去十年双方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国防协议。

随着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的上台,这一联盟具有了更多的政治意义。 2017 年,他成为首位正式访问以色列的印度领导人,他将两国关系描述为“特殊”且建立在“应对共同威胁”的基础上,指的是新德里和特拉维夫所面临的安全和恐怖主义挑战。

自“护刃行动”开始以来,印度一直支持以色列的回应,正如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所说,莫迪总理强调,“恐怖主义在我们的世界上没有立足之地”。与此同时,伊朗驻印度大使伊拉吉·伊拉希呼吁新德里谴责占领军在加沙犯下的罪行,并利用与以色列的关系制止种族灭绝。这反映出双方立场的明显矛盾。

不过,印度的立场已明确,反对扩大该地区的冲突,印度外长也表示,以色列和伊朗去年发生军事对抗后,印度希望扮演调解人的角色。

印度在以色列武器进口国名单中占据领先地位,占特拉维夫军事出口的约42%。这些出口包括苍鹭和赫尔墨斯 900 无人机、巴拉克防空系统和预警系统等先进系统,此外还有联合军事训练和反恐问题情报交流。

印度为伊朗战略要地恰巴哈尔港的开发做出贡献(阿纳多卢通讯社)

印度与伊朗的经济伙伴关系

尽管新德里与以色列的关系日益密切,但基于对能源和区域交通的利益,新德里仍与德黑兰保持着积极的关系。多年来,伊朗一直是印度的主要原油供应国,并参与了伊朗战略港口恰巴哈尔港的开发,该港口是印度不经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和中亚的入口。

然而,自2019年以来,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迫使印度大幅减少与德黑兰的合作。 2025年2月,四家印度公司因进口伊朗石油而受到制裁。

尽管恰巴哈尔项目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增加,但它也面临来自华盛顿的压力,导致印度对伊朗的大米和药品出口下降,而海上安全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仍在继续。尽管石油进口量下降,但沟通渠道仍然畅通。新德里强调扩大在恰巴哈尔港的存在,特别是在美国撤军后,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合作也不断扩大。

然而,两国关系并非没有紧张。伊朗曾多次毫不掩饰其对印度迫于西方压力或为了安抚以色列而牺牲其利益的不满。这种不满表现在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对克什米尔人民斗争的支持以及他呼吁全世界穆斯林支持他们结束占领的斗争。

哈梅内伊称,克什米尔当前局势是英国撤出印度次大陆前恶意行动的结果。他认为,英国故意在该地区留下伤口,以延长克什米尔冲突。当然,这些言论并没有受到新德里的欢迎。然而,新德里希望将伊朗保持在自己的软势力范围内,而不与​​伊朗直接结盟,因为担心这会损害其与海湾地区和美国的关系。

了解印度次大陆的力量和军备平衡

印度对近期升级局势的立场

自6月13日以色列袭击伊朗以来,印度一直采取谨慎立场。这与我们过去两年所见证的情况一致。印度在联合国大会要求加沙立即停火的决议上投了弃权票,并拒绝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的声明,认为这是对伊朗主权的侵犯。

印度外交部反而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重返对话”,但没有点名批评任何特定相关方,以此作为其“在动荡的世界中成为理性力量”战略的一部分。它没有谴责以色列,但也没有认可其袭击。

《外交政策》南亚周刊简报作者迈克尔·库格尔曼指出,新德里的决定反映了其在处理中东危险的新冲突时将面临的外交困难。

这一中立立场在印度国内引发争议,反对派指责莫迪政府放弃历史性的“不结盟”政策,转而向以色列示好。国大党尤其将此描述为“以牺牲印度道德地位为代价,与以色列过度亲近”。

相比之下,印度外交部将这些立场解释为“平衡外交”,并认为一些国际声明的措辞“倾向于单方面谴责以色列,而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

印度外交部还对持续的紧张局势表示“深切关注”,呼吁各方“避免紧张局势升级,回到对话和外交的道路上”,强调“印度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要求与德黑兰的关系不能走向两极分化”。

德黑兰认为,印度不愿在国际论坛上支持其立场可能不仅仅是外交上的保留,而是对以色列的一种隐性偏见。这加剧了伊朗的担忧,即印度与特拉维夫的伙伴关系可能被用来交换情报或监视伊朗在阿富汗或阿拉伯海等地区的影响力。

在这种双重关系的背景下,海湾国家是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印度与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有着重要的经济伙伴关系,居住在那里的数百万印度工人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得新德里小心谨慎,避免激怒海湾国家,无论是与伊朗走得太近,还是夸大对以色列的支持。

中国是印度的地缘政治对手,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军事和情报合作与德黑兰保持着密切联系,其作用不容忽视。

新德里担心,伊朗与以色列之间的任何激烈对抗都将使伊朗进一步向北京靠拢,损害其与印度的潜在伙伴关系,并可能削弱其作为“东西方桥梁”的能力。

高收益与高风险

可以说,印度向以色列提供秘密支持的潜在动机——如果发生——是基于几个战略考虑,最明显的是确保继续获得先进的国防技术,在与中国软对抗的背景下加强与美国的伙伴关系,减少对伊朗作为能源的依赖,并从水和农业等重要领域的技术转让中受益。

然而,这些好处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包括与伊朗和海湾国家的紧张局势升级,以及民众——尤其是印度穆斯林少数民族——拒绝与以色列建立任何明确联盟而导致的国内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持续谨慎的沉默可能会给印度带来暂时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也会给华盛顿和特拉维夫带来更大压力,迫使他们加强网络安全和情报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在对抗持续下去的情况下。

相反,德黑兰可能会将这种中立视为一种共谋,这可能会威胁恰巴哈尔港等项目,并重新引发两国之间未公开的边境紧张局势。

在此背景下,新德里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寻求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将自己展现为双方信任的调解人,另一方面在具体问题上加强与以色列的合作,但不宣布结盟。

据《外交政策》报道,印度对以色列-伊朗冲突的态度与其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类似。一方面,它不会谴责以色列及其领导人发动的袭击;另一方面,它将强调缓和两国对抗的必要性,并通过外交手段结束对抗。

印度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证明其有能力在一个日益两极分化、对中立越来越不宽容的地区维持这种微妙的平衡。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