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西北部阿塞拜疆人的故乡大不里士
它是东阿塞拜疆省的省会,也是伊朗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位于伊朗西北部一片肥沃的平原上,周围环绕着高耸的山脉。它是伊朗第六大人口中心,人口约170万,其中大多数是阿塞拜疆人。
大不里士因其古老的历史而闻名。这里是13世纪蒙古时期伊儿汗国等主要国家的首都,也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中心。
该城市是伊朗的主要工业中心,生产汽车和重型设备,并向世界各地出口地毯和皮革制品。
大不里士拥有独特的建筑遗产,主要代表是大不里士大巴扎(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市场)、以绿松石装饰的卡布德清真寺和高耸的阿利沙城堡。
位置
大不里士位于伊朗西北部,东阿塞拜疆省境内,距首都德黑兰约 535 公里。
该城市位于一片广阔的平原上,平均海拔约 1,200 米,除西侧外,其余四面环山,西侧平原通向雷扎耶湖(也称为乌尔米亚湖)。

名字
历史学家对于“大不里士”这个名字的起源意见不一。一派认为,这个名字由两个波斯语单词组成:“tabe”,意思是热的,“rez”,意思是快速或流动的。这可以理解为“高温的地方”或“热量流动迅速的地方”,可能指的是该地区的温泉。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个名字源于阿拉姆语“Tawresh”,意思是“设防的城市”。
面积
大不里士的行政面积约为325平方公里,但由于城市扩张以及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增长,该市的实际市区面积约为512平方公里。
大不里士大都市区包括该市的郊区和行政区,面积估计约为 1,500 平方公里,这使得大不里士成为伊朗城市面积最大的城市之一。

地理
大不里士位于一片肥沃的平原上,周围环绕着一群山脉,其中最突出的是城市南部的萨汉德山(Khorram Dagh),海拔 3,722 米。紧接着东部的是萨巴兰山(索兰山),海拔 4,821 米,然后是卡拉达格山,海拔 2,941 米,是萨巴兰山向北的延伸。
这座山脉以其火山起源而闻名,因为它是由沿着从西北延伸到东南的地壳大裂缝出现的巨大死火山形成的。
大不里士位于群山之中,因此容易受到地震的影响。在其历史上,这座城市经历过几次毁灭性的地震,对其城市和人口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最剧烈的冲突发生在 791 年、858 年、1042 年、1721 年和 1780 年。
气候
大不里士地处山区中部,地理位置较高,属内陆大陆性气候,远离海洋性气候的影响。该市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温和,夏季炎热,白天气温可达 35 摄氏度左右,而夜间气温则大幅下降,使该市的夏夜更加温和。
冬季,大不里士天气极其寒冷,气温有时会降至零下20摄氏度,并伴有大雪。大不里士因冬季刮起的寒风而被称为“寒风之城”。
春秋季节天气多变,雨水零星,气温不稳定。
人口
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大不里士的人口估计为170万,是伊朗人口第六大城市。
大不里士以其多元的民族构成而闻名,其中阿塞拜疆人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讲阿塞拜疆语,这是一种在伊朗西北部广泛使用的突厥方言。
该市还有波斯人、库尔德人和亚美尼亚人等少数民族。阿塞拜疆语是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语言,而波斯语则用于官方机构和教育部门。
在宗教方面,大不里士的大多数人口信奉十二伊玛目派什叶派,还有少数亚美尼亚基督徒和数量有限的犹太人。
历史
考古探索表明,自公元前一千年起,大不里士就有人类居住。关于这座城市名称(古名)的首次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714 年萨尔贡二世国王所写的亚述铭文。碑文提到了一座名为“塔沃里”的堡垒,据信该堡垒建在大不里士的遗址上,大不里士当时是以亚历山大大帝的将军之一阿特罗帕特内的名字命名的一个省的首府。
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特别是在萨珊王朝时期(公元 224 年 – 公元 651 年),由于其位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战略地理位置,它成为帝国边缘的重要商业和军事中心。

1265年,旭烈兀(成吉思汗的孙子)选择这里作为伊儿汗国(统治伊朗的蒙古分支)的首都,大不里士从此进入了城市普遍繁荣的时期。
14 世纪,在蒙古领袖帖木儿的统治下,大不里士成为著名的文化和商业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工匠和艺术家,赋予了它独特的文化特色。
萨法维和卡扎尔时代
随着1501年萨法维王朝的崛起,大不里士在沙阿·伊斯玛仪·萨法维统治下成为伊朗的首都,后来出于防御和行政原因迁至加兹温,随后又迁至伊斯法罕。
在此期间,大不里士遭受了奥斯曼帝国的多次战役和入侵,其政治地位下降。然而,它在商业和军事领域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卡扎尔王朝时期(1796-1925),大不里士恢复了部分历史地位,成为王储的所在地和伊朗西北部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这座城市经历了文化和思想的复兴,也经历了城市发展的扩张。它还在伊朗宪法革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领导要求建立议会(协商会议)和宪政体制的运动的最著名城市之一,并将其转变为争取政治自由和改革斗争的象征。

二十世纪的大不里士
卡扎尔王朝覆灭、巴列维王朝兴起后,大不里士开始向历史范围以外扩张,其城市规划也得到了发展,包括宽阔的街道、现代建筑以及工业和服务设施等现代化基础设施。
1979 年伊朗革命后,大不里士继续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伊朗最著名的工业城市之一。这里拥有大量工厂、车间和大学以及各种文化机构。它也成为传统工艺,特别是地毯和纺织品生产的主要中心。
经济
大不里士是伊朗主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各种各样的生产部门。几个世纪以来,其战略位置促进了其工业、商业和农业的繁荣。
工业
大不里士是伊朗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拥有许多大型工厂,最著名的是 SAIPA 和 Iran Khodro 汽车厂,以及组装零部件的工业车间。那里的重工业也蓬勃发展,特别是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相关的机械设备制造。
该市还以其皮革业而闻名,皮革业是其最突出的传统出口产品之一,同时还有纺织品,尤其是大不里士地毯,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好的伊朗地毯之一。
农业
尽管大不里士具有工业特征,但由于周围土地肥沃,其农业活动仍然活跃。该地区(城市及其郊区)出产多种农作物,最著名的是蔬菜和水果,如苹果、葡萄和杏子,以及坚果,包括核桃和杏仁。
谷物,尤其是小麦和大麦,是大不里士的主要作物之一,有助于当地的粮食安全。
商业
大不里士由于位于丝绸之路上,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大不里士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室内市场之一,其存在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地位。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它是地毯和传统产品贸易的繁华中心。
公路和铁路网络将大不里士与国内市场和邻国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伊朗西北部重要的贸易枢纽。
最重要的地标
大不里士大巴扎
大不里士大巴扎(Tabriz Bazaar)是伊斯兰世界最著名、最古老的市场之一,2010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 13 世纪,占地面积广阔,拥有数千家由拱形通道连接的商店。
该市场以其多样化的产品而著称,展示传统手工编织的地毯、皮革制品、香料等。

大不里士蓝色清真寺
该清真寺由贾汗·沙国王于 1465 年下令建造,是大不里士最著名的伊斯兰建筑地标之一。它被称为“蓝色清真寺”,因为其内外墙上覆盖着引人注目的绿松石装饰。
1779 年,一场毁灭性的地震袭击了这座城市,这座清真寺遭到严重破坏,并长期关闭,直到 1973 年由建筑师雷扎·马姆兰·帕纳姆在伊朗文化遗产组织的监督下进行了修复。
大不里士城堡
该陵墓建于公元 14 世纪泰吉丁·阿里沙统治时期,是大型宗教和政府建筑群的一部分,旭烈兀曾将其用作伊尔汗国政府的所在地。
阿塞拜疆博物馆
它是伊朗继首都国家博物馆之后第二重要的博物馆,位于蓝色清真寺附近。这里收藏着可追溯至石器时代、萨珊王朝时期和各个伊斯兰时期的珍贵考古藏品。它以其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彰显了该地区的历史。

诗人墓地
这座独特的墓地是大不里士的文化象征,埋葬了该市 400 多名诗人、作家和学者,其中包括现代最杰出的阿塞拜疆诗人之一沙赫里亚尔。该墓地已成为一座文学和精神圣地,在阿塞拜疆人的文化意识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乌尔米亚湖
乌鲁米亚湖距市中心约150公里,长期以来一直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咸水湖,也是世界第二大咸水湖。由于其水质具有治疗功效,这里也是旅游和医疗胜地。然而,此后该岛遭受干旱,面积大幅萎缩,失去了其生态价值和旅游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