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如何争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泰晤士报》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他成功终结了5场全球冲突的言论进行了分析——特朗普的这些言论是其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做出的最新努力。特朗普一直明确表达他对该奖项的渴望。
据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执着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因为他受到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1901–1909)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影响——这枚奖章被陈列在白宫中,以表彰罗斯福于1905年促成俄日战争的和平结束。
《泰晤士报》驻华盛顿记者乔治·格里尔斯撰文称,特朗普声称他“解决了5场战争”,但他并未明确指出是哪5场战争。不过,他坚称,自己在多个地区的努力足以证明他应获得这一曾授予纳尔逊·曼德拉、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等世界领导人的荣誉。
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
《泰晤士报》首先分析了特朗普可能所指的冲突,并认为其中一场是位于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争端。2023年,两国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而爆发严重对抗。
2025年,美国于某个星期五邀请亚美尼亚总理尼科尔·帕希尼扬与阿塞拜疆总统伊尔哈姆·阿利耶夫前往美国进行和谈,以寻求解决争端。
达成的和平协议包括允许美国修建一条名为“特朗普大桥”的通道,将阿塞拜疆本土与靠近亚美尼亚的飞地纳希切万相连。协议还允许亚美尼亚使用该通道以改善与阿塞拜疆及土耳其的关系,并促进贸易与地区稳定。
据报道,特朗普还试图借此机会施压阿塞拜疆,要求其加入签署“亚伯拉罕协议”的国家行列,以承认以色列。
印度与巴基斯坦
南亚方面,特朗普表示自己在克什米尔地区近期的紧张局势中斡旋,并使印度与巴基斯坦于2025年5月达成了停火协议。
报道称,巴基斯坦对此高度赞赏,并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但印度官员与媒体人对特朗普的说法感到震惊,并质疑其对缓和局势产生的实际影响。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则明确否认特朗普在和平达成中的任何关键作用,并称其作用被夸大了。
刚果(金)与卢旺达
非洲方面,特朗普声称他成功终止了刚果(金)与卢旺达之间的武装冲突。报道指出,美国承诺将在刚果(金)东部资源丰富的基伍省进行投资。
该地区局势紧张,特别是在2025年1月,卢旺达支持的“M23”武装先后攻占了戈马与布卡武两座城市。此时美国选择介入,并试图推动双方实现和平。

柬埔寨与泰国
除巴基斯坦外,柬埔寨也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以表彰其在缓解该国与泰国的边境争端中发挥的作用。
上个月,该地区爆发炮战,局势一度失控。报道称,特朗普亲自致电两国领导人,并提出降低美国对两国商品的关税作为交换条件。这一举措促成了两国的停火与短期休战。
中东冲突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因在加沙涉嫌战争罪而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也提名特朗普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理由是其在促成“亚伯拉罕协议”中发挥的作用。
特朗普本人认为,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是其为中东和平所作的重要贡献之一。《泰晤士报》指出,他甚至在办公室中悬挂了一架B-2轰炸机模型,以纪念这场被他称为“完美成功”的军事行动。

诺贝尔和平奖是荣耀还是负担?
该报道称,有分析人士警告称,特朗普如此急切地争取诺贝尔和平奖,可能会对其造成政治上的反噬。虽然奥巴马在2009年(上任不到一年后)就获得该奖项,但由于其后续政策,该奖逐渐被视为一种“政治负担”。
文章指出,奥巴马试图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反而助长其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这被视为乌克兰战争的前奏。同时,他的中东政策也加剧了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动荡。
2013年,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在未受到惩罚的情况下使用化学武器,越过了奥巴马设定的“红线”。这不仅稳固了阿萨德的统治,还吸引了俄罗斯军队进入叙利亚。
一位欧洲外交官评论称,过早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扼杀”了政治上的成长机会。他认为,如果特朗普在任期结束时获奖,将被视为国际外交的重大转折;但若现在获得,反而可能成为他的“厄运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