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自由贸易协定:迟来的诞生与缓慢的发展
尽管非洲国家自2012年起就实际启动了彼此间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但直到2019年初才正式达成相关协定,随后才开始各国的加入程序。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最近才部分完成,目前厄立特里亚尚未批准该协定。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自2021年初开始实施,此前2020年2月20日选举出第一任秘书长瓦姆凯莱·米内,并将加纳首都阿克拉定为秘书处所在地。
非洲国家希望通过该协定建立一个包括55个国家的统一市场,总人口约13亿,总国内生产总值约3.4万亿美元。
勃勃雄心与现实挑战
英国《经济学人》将该项目描述为非洲联盟最重要的倡议之一,并认为它是未来几十年将非洲转变为全球经济力量的一步。但该杂志指出,各国从中受益不均衡,有些国家缺乏基本交通网络,有些则受暴力与冲突影响,因此需要广泛的政治合作,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世界银行预计,该协定可在2035年前使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约4500亿美元),并通过降低关税与消除非关税壁垒,有望使约3000万人脱离极端贫困、68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协议内容包括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贸易、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产品,以及建立区域价值链,从而带来更多投资与就业机会。

迟到的原因与影响
肯尼亚裔美国学者戴维·蒙达认为,非洲许多国家的官僚主义导致了延迟,政府对敏感政治议题(尤其是贸易)持保留态度,一些政权担心失去对商业活动的控制会威胁其执政。
大陆上众多区域集团、长期存在的语言分裂(英语、法语、葡萄牙语等)以及经济弱国对与经济强国不公平竞争的担忧,都是延迟的重要原因。
有限进展与长期难题
蒙达指出,签署协议近五年,目标尚未实现,非洲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仍不足3%,区内贸易也较其他国际集团薄弱。政治危机、边境控制薄弱、战争与恐怖主义、气候变化和行政体系脆弱,都是建立非洲自由市场的障碍。
不过,《2025非洲经济报告》称已出现“显著进展”,例如2022年10月启动的引导性贸易倡议,涵盖包括尼日利亚、南非在内的30个国家,开展特定产品的互换。联合国报告建议建立明确的制度框架和国家机构以支持执行,并指出一些企业误以为协定意味着立即取消关税,因此需加强贸易规则宣传。
推动一体化的建议
报告呼吁解决基础设施挑战——道路状况差、电力供应不可靠、港口效率低,均阻碍贸易流通。秘书长米内承认,建立非洲统一市场需很长时间,基础设施缺口约1000亿美元。
报告还建议协调各国的监管法规与贸易政策,发展数字贸易,减少对原材料出口的依赖,增加多样化和高附加值的生产。蒙达强调应先在各区域加强经济机制,再推进全大陆的整体计划,并需要政治意愿、减少官僚主义、消除非关税壁垒,推动区内贸易与经济多样化,以实现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