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以色列”领土计划中的占领者野心
因涉嫌在加沙犯下战争罪被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周三在接受i24NEWS新闻网采访时首次公开承认自己“高度认同”“大以色列”理念——这一扩张主义愿景主张突破国际公认边界,吞并约旦河西岸部分区域、加沙及周边约旦、埃及、叙利亚和黎巴嫩领土。
内塔尼亚胡的声明引发多个阿拉伯国家官方与民间的广泛谴责,其言论与犹太宗教极端势力的扩张主张相呼应,标志着以色列政治话语的显著转向。
利库德集团自1977年梅纳赫姆·贝京执政时期就提出“大以色列”计划,将其转化为基于更早诞生的思想体系的政治纲领,此后通过使用《圣经》术语“犹地亚和撒玛利亚”指代西岸和耶路撒冷,并推动犹太人定居点建设来逐步实施该计划。

以下是关于”大以色列领土”概念的核心问题解析:
-
“大以色列”概念解析
该术语是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中的一个意识形态与政治概念,指从埃及尼罗河延伸至伊拉克幼发拉底河的扩张性领土主张,至少囊括所有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邻国部分区域。
其理论依据源于对《托拉》经文的历史与宗教阐释,常被以色列政治势力用作扩张与定居点建设的合法性依据。
-
该概念的边界范围是什么?
解释各有不同,但某些以色列版本认为其涵盖从埃及尼罗河延伸至伊拉克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土地,包括历史巴勒斯坦地区,以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部分领土,甚至西奈半岛、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部分地区。

-
这一概念的历史和思想基础是什么?
该概念源自《创世纪》和《约书亚记》等圣经文本中关于上帝应许以色列人“从尼罗河到幼发拉底河”之地的记载。
自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以来,其部分派系就将收复这片“应许之地”作为犹太民族主义计划的核心内容。
-
这一概念在以色列政治中如何演变?
1948年以色列建国初期,虽未正式宣布采纳该计划,但梅纳赫姆·贝京、摩西·达扬等领导人曾公开主张将1967年后占领的领土作为“历史性以色列地”保留。此后利库德集团、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等右翼及极端政党持续通过政治话语维系该理念,尤其用以合理化西岸定居点建设。
-
“大以色列”是否属于以色列官方政策?
内塔尼亚胡总理周三的声明,是以色列高层官员首次公开表态支持实现犹太人的“大以色列”愿景。该构想已深度渗透至以色列政治话语、政党纲领及定居点行动中。

-
该概念如何影响阿以冲突?
引发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侵蚀邻国领土的担忧,随着以色列在西岸和叙利亚戈兰高地的扩张性定居政策持续实施,这种忧虑不断加剧,成为地区持续紧张的核心动因。
-
国际社会对该概念的立场如何?
国际法明确反对以色列通过武力扩张领土,认定被占领土上的定居点非法。联合国等国际机构均不承认“大以色列”概念,坚持巴勒斯坦人民有权在1967年边界内建立独立国家。
-
以色列国内是否存在反对声音?
确实存在。部分以色列世俗及左翼政治力量认为,坚持“大以色列”理念将阻碍和平进程,并威胁国家的人口结构和民主特征。

-
内塔尼亚胡宣布扩张计划的理由是什么?
宗教历史依据:基于《圣经》文本和犹太复国主义关于“应许之地”的叙述,坚称犹太人拥有从地中海延伸至约旦河乃至更广阔区域的历史与宗教权利。
安全诉求:声称需要完全控制约旦河西岸对以色列安全至关重要,特别是所谓的“战略纵深”需求,以防止周边国家可能的“威胁”或攻击。
民族主义和政治考量:以“巴勒斯坦国对以色列构成生存威胁”为由,拒绝1967年边界方案。近期内塔尼亚胡政府多位部长公开表示,支持以“在历史以色列地任何部分定居的自然权利”为名进行定居点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