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与印度分道扬镳,美国是否会放弃重返亚洲的战略?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周五在阿拉斯加会晤时,他们的峰会不仅会受到这两个国家、欧洲和乌克兰的密切关注,而且也会受到10000多公里(6200英里)之外的新德里的密切关注。
自冷战结束以来,印度一直在与俄罗斯保持着历史上牢固的关系,并与美国的关系迅速发展。在乔治·W·布什和贝拉克·奥巴马总统任期内,新德里与华盛顿的关系尤为密切,并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和乔·拜登执政期间保持了这种关系。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对印度热情的核心在于,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军事和战略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押注新德里作为制衡北京的力量。鉴于苏联共产主义的历史,以及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华盛顿加大了对亚洲的关注——包括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该组织还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和日本等民主国家。
然而,在奥巴马将美国和印度称为“最佳合作伙伴”十年之后,两国的关系似乎却并非如此。
特朗普对印度进口产品征收了50%的关税,这是所有国家产品中最高的。其中一半的关税是针对印度在与乌克兰持续的战争期间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征收的——拜登政府鼓励印度这样做,以控制全球原油价格。
与此同时,由于华盛顿与新德里正在就贸易协议进行谈判,中国(其购买的俄罗斯石油甚至比印度还多)暂时免受美国高额关税的困扰。
这种对比引发了人们的疑问:特朗普对中国和印度等传统朋友的态度是否标志着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发生了更广泛的转变。

印度与莫迪的困境
自21世纪初以来,印度历届政府都与华盛顿建立了更紧密的关系,印度作为安全、贸易和技术领域的新兴战略伙伴,在美国的形象不断提升。
特朗普与莫迪的关系变得更加私人化。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曾两次与莫迪同台出席公开集会,两人还频繁拥抱,并称对方为朋友。
但当特朗普对印度征收与对巴西商品征收的关税相当的关税时,这些都无法拯救新德里。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南亚项目主任米兰·瓦什纳夫表示:“关税举措引发了美印关系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破裂。”
在特朗普威胁对印度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的几个月里,新德里方面一直试图安抚这位美国总统,拒绝卷入口水战。如今,情况发生了变化,印度指责美国虚伪——指出印度仍在与俄罗斯进行贸易,而华盛顿此前曾希望新德里购买俄罗斯原油。
“有一点很清楚:最近几天对美国的信任急剧下降,给双边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瓦什纳夫告诉半岛电视台。
国际危机组织高级分析师普拉文·东蒂认为,两国关系的危机也反映了莫迪和特朗普之间个人关系的急剧转变。他表示,两国关系的现状是“特朗普总统和莫迪总理之间性格冲突的结果”。
印度此前曾因与俄罗斯的密切友谊而面临美国制裁的威胁,当时它决定从莫斯科购买S-400导弹防御系统。但在2022年拜登政府执政期间,印度获得了这些拟议制裁的豁免。
东蒂表示:“不久前,尽管印度从俄罗斯购买了S-400武器系统,但仍可以避免制裁。然而,现在印度的多边结盟政策与特朗普总统的地缘政治交易策略发生了冲突。”
他指出,诚然,美国在冷战时期与巴基斯坦保持着友好关系,这意味着“印度战略层面对美国抱有某种不信任”。特朗普政府近期与巴基斯坦关系密切,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今年访问美国,甚至罕见地在白宫与总统举行了会晤,这可能会加剧新德里方面的担忧。
但尽管多年来印度与美国的关系起伏不定,但在过去二十五年里,一个关键的战略粘合剂让两国保持着紧密联系:对中国崛起的共同担忧。
东蒂表示:“美国两党对印度存在某种共识,因为印度具有长期战略重要性,特别是在平衡中国方面。”
现在,他表示,“特朗普总统任期的不可预测性扰乱了美国对印度的‘战略利他主义’方针”。
专家表示,美国的亚洲伙伴不再清楚华盛顿是否像其曾经宣称的那样专注于在该地区建立联盟。

从亚洲转向
2011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重返亚洲”政策,旨在向亚太地区投入更多外交、经济和军事资源,该地区日益被视为世界经济和地缘政治重心。
这意味着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条约盟友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加强与印度和越南等新兴伙伴的安全联系,并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贸易倡议。
其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平衡中国崛起的地区秩序。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内,支撑“重返亚洲”战略的经济支柱被掏空。美国于2017年初退出TPP,失去了标志性的贸易支柱,留下的战略严重依赖军事合作,而较少重视具有约束力的经济伙伴关系。
然而,他避免了采用强制谈判的方式,这种谈判影响了他的关税方针,即使是与日本和韩国这样的盟友,也没有像特朗普现在对印度征收那样的关税。
“目前正处于一段动荡和不确定的时期,之后形势将会明朗,”东蒂说道。“短期内,亚洲大国可能会采取一些谨慎的再平衡策略,等待更清晰的形势。”
印度与日本和韩国不同,从未与美国 — — 或任何其他国家 — — 结成条约盟友,因此它可能已开始朝着这一再平衡战略迈进。

俄印中三驾马车?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怒火,印度也一直在忙于自己的外交活动。
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本月初访问莫斯科并与普京会面。外交部长苏杰生计划于本月晚些时候访问俄罗斯首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预计于8月访问新德里。本月底,莫迪将前往中国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他七年来首次访华。
在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提议恢复该平台后,印度也表示愿意考虑恢复俄罗斯-印度-中国(RIC)三边机制。
三边合作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并于2002年正式制度化,拉夫罗夫将这一想法归功于已故的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前主席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
尽管俄印中三边机制在成立后的几年里定期举行会议,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中断,俄印中领导人上一次会议是在2019年日本大阪G20峰会期间举行的。
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库格尔曼表示,印度总理莫迪面临一些“非常艰难的选择”。“显然,印度不会背叛俄罗斯这个非常特殊的合作伙伴。印度也不会背叛自己的盟友。”
但如果特朗普决定增加更多关税或制裁,那么加倍加强对美国的战略独立性(或者用印度的话来说,多边结盟)可能会付出代价。
库格尔曼说:“对印度来说,最好的结果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意停火,因为归根结底,特朗普向印度施压是为了向俄罗斯施压。”
专家表示,尽管特朗普执政期间华盛顿重返亚洲的政策引发质疑,但这种再平衡对印度等国家来说并非易事。他们表示,最终,如果美国决定重新投资这些关系,其长期合作伙伴将愿意回归美国。

再平衡的代价
库格尔曼表示,俄印中三驾马车最终将“更具象征意义而非实质意义”。
这是因为该三角形的其中一边“相当小而且脆弱:印度与中国的关系”。
库格尔曼补充道,尽管近几个月来“紧张局势明显缓和”,但“印度和中国仍然是战略竞争对手”。在喜马拉雅边境对峙四年后,两国最终于去年同意撤军,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举行会晤。
但库格尔曼表示,“两国之间仍然存在长期的边界争议”,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信任度仍然很低。
卡内基基金会的瓦什纳夫对此表示赞同。
“或许存在一些两国利益交汇的契机。但我认为,除了国防和能源之外,俄罗斯能给印度提供的帮助不多,”他说。“虽然我们可能会看到与中国的经济关系解冻,但很难找到解决更广泛的安全和地缘战略争端的途径。”
曾在美国国务院工作的退休外交官乔恩·达尼洛维奇表示,美印伙伴关系彻底破裂不符合双方的利益。“其他领域的合作将继续下去,但开放热情或许会不如近年来那么高,”他说道。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关税可能会在国内帮助莫迪。
“特朗普的强硬策略可能会增强莫迪在国内的地位。这些策略凸显了华盛顿的不可靠性,让莫迪得以展现出自己面对美国压力依然坚定的形象,”瓦什纳夫说。
今年5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了为期四天的军事冲突,而今年4月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枪击事件造成26名平民死亡。此后,莫迪一直面临反对派就与巴基斯坦停火问题施压的压力。反对派指责莫迪迫于特朗普的压力,未能在巴基斯坦问题上采取更强硬、更持久的立场。特朗普曾多次声称,是他促成了新德里和伊斯兰堡之间的停火——但印度否认了这一说法。
“任何进一步的屈服——这次是向美国屈服——都可能在政治上付出高昂代价。抵制特朗普强化了莫迪作为民族自豪感捍卫者的形象,”瓦什纳夫补充道。
许多分析人士表示,他们认为特朗普的关税举措也是美印贸易谈判尚未成功的结果,新德里方面不愿开放对印度政府来说具有政治敏感性的农业和乳制品行业。印度近一半人口依靠农业为生。
莫迪近日表示,他不会让印度农民的利益受损,“尽管我知道我将不得不付出个人代价”。
国际危机组织的东蒂表示:“他这是在蔑视国内选民。”
不过,他表示,最终,如果印度和美国达成妥协,阻止两国关系下滑,双方都将受益。
“但温暖和友好不会再存在,而且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东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