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是以色列的一个定居点扩张计划,位于马阿勒阿杜明(Ma’ale Adumim)和皮斯加特泽埃夫(Pisgat Ze’ev)定居点之间,处于以色列占领控制的C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介于阿纳塔(Anata)、伊萨维耶(Issawiya)、扎伊姆(Az-Za’im)、艾尔阿兹里耶(Al-Eizariya)和阿布迪斯(Abu Dis)等巴勒斯坦城镇之间。

E1计划是以色列占领军为连接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与被占领的耶路撒冷,并将其与巴勒斯坦周边地区隔离而发起的一项努力。

该计划是以色列定居点扩张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对耶路撒冷实施控制,并阻止建立一个地理上毗连的巴勒斯坦国。

项目位置与面积

“E1”位于马阿勒阿杜明与皮斯加特泽埃夫定居点群之间,处于以色列占领当局控制的C区。项目周边是阿纳塔、伊萨维耶、扎伊姆、艾尔阿兹里耶和阿布迪斯,这些地区构成了东耶路撒冷的重要生活圈。

“E1”项目占地约12平方公里,将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与被占领的耶路撒冷连接起来。

历史背景

1967年六日战争期间,以色列完全占领耶路撒冷后,定居点扩张步伐加快,目的是驱逐巴勒斯坦人,并尽可能多地接纳定居者。

1975年,时任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建立了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这是自耶路撒冷以东建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以色列定居点之一。

该定居点的民事事务受奥斯曼帝国和约旦法律管辖,而以色列占领军则对其保持军事控制。

该定居点及其邻近的定居点构成了巴勒斯坦城镇和村庄之间的广阔区域,将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与耶路撒冷城隔开。

以色列建立该定居点主要有两个目标:战略性地渗透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并加强对耶路撒冷的控制。

20世纪90年代初,时任住房部长阿里尔·沙龙提出了一项定居点计划,旨在扩建定居点,建造2500套住房、众多酒店和工业区,从而加强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控制。

1992年,由于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启动奥斯陆谈判,拉宾政府冻结了该计划。

1993年10月,埃胡德·奥尔默特就任耶路撒冷市长后,以色列政府批准将包括马阿勒阿杜明在内的主要定居点并入耶路撒冷。

一年后,拉宾政府宣布了一项定居点计划,将上述定居点并入耶路撒冷城。这项被称为“E1”(东一)的计划旨在使位于被占领耶路撒冷东北部的占领定居点之间建立地理连接。

拉宾政府的计划包括控制耶路撒冷和西岸约12,500德南(1德南等于1,000平方米)的土地,建立一个占地1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并建造4,000套住房和10家酒店。

“E1”计划是以色列扩张定居点、确立对被占耶路撒冷主权战略的一部分(法新社)

1997年,时任国防部长伊扎克·莫尔迪凯批准了该计划。两年后,以色列政府批准了E1地区的总体规划。

根据编号为4/420的计划,约12000德南(1德南等于1000平方米)被占领的耶路撒冷土地被没收并宣布为“国有土地”,成为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的一部分。

2009年,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尤其是来自欧盟和美国的压力,以色列宣布暂停该计划。然而,由于联合国大会授予巴勒斯坦非会员观察员地位,该计划于2012年11月下旬恢复实施。

当时,以色列政府的决定包括规划建造数千个定居点单元的程序,这构成了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的扩建。

次年,以色列政府启动了该项目的设计招标,但后来由于所谓的美国压力而冻结了招标。

2009年,在欧盟和美国压力下,以色列宣布暂停该计划;但2012年11月,在联合国大会授予巴勒斯坦“非会员观察员国”地位后,以色列重启该计划,并规划兴建数千套住房扩展马阿勒阿杜明。

2014年,占领军非正式地为该项目准备了基础设施。2016年7月,犹太家园党的贝扎莱尔·斯莫特里奇和利库德集团的约阿夫·基施在以色列议会发起了一场运动,其中包括宣布对马阿勒阿杜明拥有“以色列主权”。

一年后,基施和伊斯雷尔·卡茨再次在以色列议会提出该计划,作为“大耶路撒冷法案”的一部分,但由于美国的干预而被搁置。

2020年,以色列利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旨在消除巴勒斯坦问题的“世纪协议”,加快了该计划的实施。

协议宣布后约一个月,特朗普批准内塔尼亚胡在E1地区建造3500个定居点,并表示该项目已被推迟了六年半。

同年,时任教育部长兼议会议员纳夫塔利·贝内特表示,E1计划是迈向全面吞并约旦河西岸的第一步。

2023年6月,最高规划和建设委员会推迟了一项在该地区建造数千个定居点的项目的听证会。

2025年7月27日,占领当局批准了将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与东耶路撒冷连接起来的计划。

两周后,最高规划委员会的反对意见小组委员会驳回了对E1地区计划的所有反对意见,并建议在略作修改后批准该计划。

斯莫特里奇随后宣布批准在E1定居点计划内建造数千个定居点。

斯莫特里奇表示,该计划“扼杀了建立巴勒斯坦国的想法……对巴勒斯坦人和国际社会来说,这一地区具有战略意义,没有它,就无法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

子项目与附属规划

为了实施E1计划,以色列占领方批准了众多子计划和项目。以色列已为该项目建设了基础设施、民用道路和安全道路,并宣布建造数千个定居点。

以下是为E1项目服务的最重要的子计划:

  • 一项计划,征用1350德南土地,在E1地区西北部建设工业区,该计划由工业和贸易部提交,并于2002年获得批准。
  • 一项计划,征用180德南土地,并设立占领警察总部,该计划于2005年获得当局批准,并于2008年完成。
  • 一项计划,征用被占领耶路撒冷的阿纳塔镇和舒阿法特难民营的500德南土地,并将其改建为垃圾填埋场。
  • 三项详细计划:第一项计划包括建造2176个定居单元;第二项计划包括建造256个定居单元,以及2152间酒店客房;第三项计划包括建造1250个定居单元和一个圣经花园。
  • 一项计划建造3401个定居单元。
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由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于1975年建立(阿纳多卢通讯社)

“生命织网”道路计划

“生命织网”定居点道路计划是以色列占领时期最重要的计划之一,旨在连接和扩大E1项目区内的定居点,特别是围绕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

该计划包括修建两条主要道路。第一条连接艾扎里亚镇和扎伊姆镇,专供巴勒斯坦车辆通行,避开定居点。

第二条道路被称为“08号替代路线”,是一条位于马阿勒阿杜明以东的绕行路线,连接艾扎里亚镇和被占领的耶路撒冷以东汗艾哈迈尔村附近的地区。

E1计划实施机制

以色列占领军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E1计划,旨在全面控制耶路撒冷城,并将其与周边的巴勒斯坦地区隔离开来。

以色列实施E1计划的措施包括:

  • 大规模没收巴勒斯坦土地;
  • 拆毁巴勒斯坦人的房屋和建筑;
  • 强制驱逐东坡、约旦河谷及汗·艾哈迈尔的贝都因社区;
  • 阻止计划区内土地所有者进入和耕种;
  • 建设新的定居点社区,如包含3000多套住房的Mitzpe Adumim。

计划目标

以色列占领军一直在迅速推进E1项目,以实现基于定居点扩张的若干目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立“大耶路撒冷”项目,该项目占地600平方公里,相当于约旦河西岸面积的10%。

以色列E1计划背后的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 吞并马阿勒阿杜明定居点入以色列;
  • 将其与被占耶路撒冷直接连接;
  • 将耶路撒冷与西岸彻底隔离,使其完全脱离巴勒斯坦环境;
  • 切断拉姆安拉(北)与伯利恒(南)的联系;
  • 改变耶路撒冷的人口结构,使以色列人占优势;
  • 控制尽可能多的耶路撒冷和西岸土地;
  • 分割西岸中部与北部,制造被称为“坎通”的孤立区域;
  • 阻止建立地理连贯的巴勒斯坦国;
  • 加强以色列在西岸与耶路撒冷的军事存在;
  • 阻碍巴勒斯坦在耶路撒冷的城市扩张;
  • 驱逐和剥夺贝都因居民的土地;
  • 限制巴勒斯坦人使用计划区内道路,仅供定居者使用;
  • 建设高速路与隧道连接西岸定居点与耶路撒冷定居点;
  • 移除阿纳塔、伊萨维耶、扎伊姆、艾尔阿兹里耶和阿布迪斯等巴勒斯坦城镇。
E1计划旨在控制尽可能多的被占耶路撒冷及西岸土地(法新社)

国际反对

E-1计划遭到欧盟、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的广泛反对,这些国家多次发表声明谴责该计划,并呼吁以色列撤回,称其破坏了巴勒斯坦建国的进程。

美国也多次表示保留意见,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则认为该计划“是对两国方案的宣战,是对任何未来和平进程的系统性破坏”,因为它无视将扩建定居点定性为违反国际法行为的国际决议和公约。

来源: 以色列媒体 + 半岛电视台 + 巴勒斯坦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