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苏丹到赞比亚,以色列正加紧在非洲大陆的外交与军事行动,提供援助、技术甚至武器。专家认为,此举可能重塑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版图。

8月下旬,以色列国旗时隔半个多世纪再次飘扬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上空。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end of list

出席大使馆重开仪式的以色列外长吉迪恩·萨尔称此举为“重返非洲”。当前,因加沙战争,特拉维夫正面临日益加剧的国际孤立。

以色列媒体将这一事件描述为“胜利”,有报纸更称赞比亚可能成为“以色列在非洲的下一个重要前沿”。

深思熟虑的战略

分析人士指出,这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旨在非洲大陆争取新盟友的更广泛行动,尤其在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批评加剧之际。

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研究员费思·马贝拉向半岛电视台表示,此举是“重启分而治之战略”,以对抗非洲大陆最强烈的批评者南非。

在卢萨卡仪式前数日,以色列外交部副部长沙伦·哈斯克尔曾访问尼日利亚,但阿布贾政府未正式公布会晤消息。

数周后,尼日利亚当局拘留了巴勒斯坦侨民领袖,引发此举是否与访问有关的质疑。

哈斯克尔随后继续访问南苏丹,承诺提供人道援助,但此行正值媒体报道以色列秘密讨论将加沙巴勒斯坦人强制迁移至朱巴之际——尽管南苏丹否认,但多家主流通讯社证实相关讨论存在。

以色列与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保持逾40年的牢固关系(路透社)

波折的历史

以色列与非洲关系历经剧烈起伏。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特拉维夫曾成功争取新独立的非洲国家,但1973年十月战争后,超20国与其断交。

此后以色列虽尝试重返,仅重开11个使馆(1973年前为33个)。

以色列重点布局东非,提供农业、水务和医疗等有限援助,同时强化军事存在。

联合国报告证实,以色列武器曾加剧南苏丹独立后的内战。

尽管非洲国家多声援巴勒斯坦,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和乌干达等过去20年仍采购以制武器。

南非向国际法院起诉以色列(阿纳多卢通讯社)

日益孤立的处境

2023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在非洲的外交成果急剧萎缩。

非盟明确谴责以色列,南非更在国际法院发起指控其种族灭绝的法律诉讼。

2024年4月,以色列大使被逐出非盟在亚的斯亚贝巴的活动,其2021年获得的观察员资格随后遭暂停。

有限收益与民间抵制

尽管形势不利,以色列仍押注赞比亚、南苏丹等未联大投票谴责其的国家。

但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成果脆弱,南非仍是抵制以色列影响力的先锋。

“非洲支持巴勒斯坦”运动创始人穆罕默德·德赛向半岛电视台表示:” 声援巴勒斯坦的民众运动已空前壮大。任何政府若被以色列承诺诱惑,必将面临民众问责。最终,以色列在非洲的努力注定失败。”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