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联合国恢复制裁,伊朗“向东看”政策岌岌可危
随着欧洲三驾马车(英国、法国和德国)启动“回弹机制”,联合国将恢复对伊朗的制裁,关键问题在于,德黑兰多年来为应对西方压力而推行的“向东看”政策是否有效,以及在伊朗重返《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后,中国和俄罗斯将为其提供什么。
在莫斯科和北京试图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决议草案,将对伊朗重新实施制裁的期限推迟六个月,但这一努力失败后,“与无法为德黑兰提供国际掩护的东方大国达成战略协议的可行性”的讨论再次成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界争论的焦点。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伊朗应对联合国制裁的选择有哪些?
- list 2 of 4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军事力量平衡倾向于哪一方?
- list 3 of 4伊朗担心制裁可能演变成具有国际合法性的军事威胁
- list 4 of 4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扎波罗热核电站局势“危急”
虽然一部分伊朗人试图强调俄罗斯和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采取措施谴责以色列和美国对德黑兰核设施的侵略,并随后正式反对“欧洲实施触发机制的行为是非法的”,但另一部分伊朗人认为,在同意剥夺2015年核协议签署国的否决权后,他们从根本上无力阻止恢复制裁。

理论上的可能性
鉴于当前阶段的需求,依靠莫斯科和北京的支持来抵消或减轻联合国制裁和国际社会对伊朗的压力,对“向东看”政策进行了考验,并将其有效性作为西方大国的战略替代方案,也变成了一次真正的考验。
当被问及他们是否可以向德黑兰提供有效援助,以减轻决议回归的影响时,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团前外交官库罗什·艾哈迈迪对此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补充说,理论上,这种援助可以在三个方面实现:
- 不执行重新实施的联合国决议。
- 阻挠和扰乱根据第1737号决议设立的制裁委员会的工作。
- 阻止安理会对伊朗采取新的措施。
艾哈迈迪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北京和莫斯科已向德黑兰提供了理论上的保证,即伊朗不会遵守重新实施的国际制裁,尤其是在常规武器、导弹和核计划等敏感领域。他认为,俄中两国对朝鲜问题的处理方式,是伊朗阻止国际制裁和西方施压的切实可行模式。
他继续说,他们拥有有效的工具来瘫痪联合国制裁监督机制的工作,阻挠伊朗制裁委员会的决定,并阻挠组建负责监督制裁实施情况的专家小组的努力。
这位前伊朗外交官总结道,对联合国再次对德黑兰实施制裁的实际回应,将取决于通过伊朗在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盟友来破坏其执行机制。他指出,东方大国将试图在联合国大会堂内支持伊朗,但不会与西方大国公开对抗。

战略转向
伊朗地区冲突问题专家穆斯塔法·纳贾菲回忆说,自1979年成立以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一直拒绝与任何两个国际大国站在一起。然而,伊朗屡次试图与西方实现关系正常化,却往往导致进一步的孤立和压力,直到面对西方的拒绝主义结构,“向东看”政策才从一种战术工具转变为一种可持续的战略选择。
纳贾菲在给半岛电视台的声明中解释说,尽管德黑兰在2015年签署了解决其核问题的国际协议,但西方对伊朗的制裁不但没有解除反而加剧,导致这些制裁再次生效,这加深了人们对西方政策的不信任。
他认为,过去几年伊朗与东方国家的和解是德黑兰绕过西方封锁的一种方式,但他补充说,历史记忆中仍然存在着痛苦的经历,因为俄罗斯和中国在关键时刻支持西方对伊朗的制裁,这要求伊朗采取基于多极化的政策,同时加强与地区邻国的关系。
这位研究人员认为,在国际体系从单极向多极转变的背景下,伊朗的优势正在显现,最显著的是其地缘政治地位以及先进的军事和导弹能力,这些优势可以用来增强伊朗的地区和国际地位。他强调,这一地位使其能够采取一种“积极独立”的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利益网络框架内与所有大国进行平衡的接触。
他最后表示,伊朗外交政策的未来意义在于“积极独立”与“平衡参与”的结合,并解释说,历史经验证明,西方不是一个可靠的伙伴,但也必须在国家利益的框架内看待东方大国。
外交保护伞
尽管伊朗人认同“向东看”政策确实为伊朗在面临国际孤立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外交和政治保护伞,但他们对德黑兰、莫斯科和北京之间达成的协议的可行性以及三国经济和安全合作前景的看法存在分歧。这是因为,这些联盟的真正考验仍然取决于其他考量,而最近以色列对伊朗发动的战争就是对这一说法的最好证明。
与此同时,国际安全研究员穆罕默德·沙万德认为,尽管伊朗与其东部盟友签署了这些协议,但发展这些协议的愿望仍将受到利益考虑的支配,最明显的是中国和美国等东方大国之间的竞争性质,这迫使北京寻求地缘政治伙伴来平衡西方的影响力。
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这位伊朗研究员为伊朗加强与东方大国关系的政策进行了辩护,他解释说:伊朗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常任理事国,随后又加入金砖国家集团,以及其他机构发展和战略协议,代表着伊朗与东方盟友关系的质变,并为深化经济和安全领域的伙伴关系提供了法律和政治平台。
他继续指出,国际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尤其是在乌克兰战争和西方制裁莫斯科之后,对伊朗与俄罗斯关系的加强产生了影响,这种关系形成了一个非正式的战略三角,其中包括北京、德黑兰和莫斯科。他还补充说,这种新的动态促使中国更加重视与伊朗的关系,将其作为构建多极联盟以抵制西方在国际体系中霸权的更广泛战略的一部分。
与伊朗大部分民众的普遍看法相反,沙万德认为,绝对的实用主义仍然是国家政策的主要驱动力。例如,北京并不寻求与伊朗建立意识形态联盟或无条件支持伊朗,而是在其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需要时进行合作,并在成本上升时撤退。
因此,观察人士认为,尽管德黑兰的“向东看”政策在国内饱受批评,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它并没有其他战略选择,能够取代俄罗斯和中国提供的政治和外交支持。然而,最大的挑战仍然是这两个国家是否有能力保护伊朗免受联合国恢复制裁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