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仍然是各个经济体表现的重要轴心,特别是在生产型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因为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反映了国际收支和通货膨胀率控制的积极表现。

一段时间以来,关注全球经济的人士一直关注美国货币政策的表现,因为其对全球经济的许多方面,如债务市场、金融市场、金属和石油市场等,都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此外还对与美元挂钩的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了影响。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end of list

但全球经济现实不再仅仅取决于美国经济的表现,因为中国经济的作用最近也变得突出,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分类方面采取的举措或许将产生影响。

中国放弃了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享有的特权,显示出对其经济实力的高度信心,特别是此举发生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针对以中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发动贸易战的背景下。

不仅如此,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寻求成为其他国家央行主权黄金储备的托管人,这将使中国成为全球黄金市场的新参与者之一。

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与美国的冲突 (盖帝图像)

下面我们将讨论中国货币政策的一组指标及其对国内和全球的影响。

  • 人民币汇率及其全球影响

自2016年以来,中国已成功将人民币打造成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加元和澳元并列的世界主要货币之一。然而,人民币作为全球贸易和金融结算货币的表现仍然有限。

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美国和欧盟不断指责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认为这是对中国出口的补贴。然而,中国的回应效果有限。

中国认为此事事关主权,即使通过升值人民币来应对,其力度也十分有限。

1994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8.6元,之后略有升值,2005年达到8.19元,2021年升至6.45元,2024年则跌至7.20元。30年来,人民币升值了约16%。

而中国商品出口额则从1994年的1210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3.58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商品出口增加了3.4万亿美元,增幅是1994年的数十倍。

人民币汇率维持低位对国内的益处是,出口部门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越来越大,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开展了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出口相关活动,如运输和航运、保险和银行业务。

从全球范围看,人民币贬值以及人民币对中国商品出口增长的作用,由于中国商品价格低廉,对世界各国许多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削弱了这些国家经济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

结果,许多国家的经济沦为中国产品的市场,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对外依存度上升,这与20世纪发展中国家市场面对美国、西方和日本产品时所遭遇的后果如出一辙。

  • 利率

世界银行数据库的数据揭示了有关中国利率的重要信息。2015年至2024年期间,存款利率保持稳定在1.5%,贷款利率也保持稳定在4.30%。

这对当地的影响体现在几个积极的方面,包括投资者和其他经济参与者的放心,因为与储蓄和投资相关的决策是根据经济稳定状态做出的。

在全球层面,中国的货币政策并未受到全球经济表现的影响,尤其是在2022年之后直至2025年9月期间,美国以及随后世界各国和全球市场均已加息。这意味着,中国生产商或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通过获得廉价信贷获得了直接支持。

全球所有人都在抱怨银行融资成本过高或金融市场成本过高,而存款和贷款利率却始终保持不变。

保持存款利率稳定长达10年的当地好处之一是,它将推动储户进入股市,寻求比银行更好的回报,这意味着股市在此期间将持续活跃。

中国国内通胀率几乎微不足道(欧洲通讯社)
  • 通货膨胀

世界银行的中国通胀数据显示,中国国内通胀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十年前的2015年,通胀率平均为1.4%,2019年则升至2.9%。然而,2023年和2024年,通胀率分别约为0.20%。

鉴于中国经济高度依赖“自力更生”的发展模式,这些比率被认为非常符合中国的通胀率。虽然上述数据代表年平均水平,但并未表明中国的通胀率受到了新冠疫情和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等众多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最近,特朗普对中国发动了贸易战。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但通胀率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这一通胀表现一方面对中国公民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对在华外国投资者产生积极影响,事实上,它被认为是吸引外商投资中国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显示,中国在2021年之前一直是全球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当年外国投资流入量达3440亿美元。然而,此后流入量大幅下降,2024年仅为185亿美元。

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美冲突、部分美国投资撤出中国,或投资者担心中国将受到经济制裁或担心冲突会导致中国投资环境受到负面影响。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数字属于所谓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框架内,即由于国家通过支持某些服务(如教育、医疗保健,有时还有住房或某些类型的食品)进行干预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因此,如果国家取消对各个领域的支持,中国的通胀率将比现在更高。

  • 货币政策之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些年度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正遭受多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战争,以及为吸引投资而激烈降低利率的竞争。

在中美冲突的舞台上,货币政策等冲突工具正在被激活。至于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摆脱其持有的巨额美国国债。

2015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者,持有量达1.1万亿美元,但近年来,其持有量已增至近7610亿美元。

中国的行动取得了两方面的成果:

  • 第一,摆脱持有美元的负担,不受美国货币政策的压力,无论是美元价值还是利率。
  • 其次,试图影响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努力贬低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值。

中国还面临一系列内部经济问题,需要融资和流动性来防止通胀率上升。中国通过出售大量美国国债为国内项目融资,并将其中一部分资金用于投资世界其他地区。

总而言之,每个国家都有权通过国内外交往来增进自身利益。然而,问题在于,世界可能会用美国取代中国,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效仿美国,剥削他人,并将国内问题输出到世界其他国家,即便中国自身仍在承受国内经济问题的后果。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