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黎巴嫩南部边境局势的每一次升级或降级,“机制委员会”(The Mechanism Committee)的问题都会再次浮出水面。乍看之下,它似乎只是一个监督停火的技术框架,但实际上,它已成为管控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间冲突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也是该地区最敏感的军事渠道之一。

机制委员会的定义是:在美国和法国的主持下,将黎巴嫩、以色列和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聚集在一起,以监督停止敌对行动协议的执行情况。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end of list

该委员会于2024年11月根据停火协议正式重建,是2006年7月战争后根据第1701号决议成立的三方委员会的演变。

该委员会作为一个间接沟通渠道,每日提交实地报告,并讨论各种违规行为,无论是在空中、海上还是沿蓝线发生的。根据联合国文件,该委员会承担四项基本任务:

  • 监督停火协议的执行情况。
  • 在利塔尼河以南的特定地点建立核查和检查机制。
  • 通过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收集和交换实地信息。
  • 支持黎巴嫩武装部队在边境地区的部署和控制。

随着局势不断升级,问题再次浮现:该委员会是否会继续作为控制紧张局势的技术渠道?还是会转变为重新制定南方国家行动规则的新阶段的谈判平台?

相互冲突的考量

该委员会是在2006年战争后一段高度紧张的时期内成立的。当时,国际社会力促建立一个控制边界、防止局势滑向全面对抗的机制。以色列将其视为缓解国际压力的途径,而黎巴嫩则将其视为维护自身主权、巩固其在南部地区官方存在的框架。

该委员会定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纳库拉总部举行会议,并提交关于实地情况的详细报告。多年来,这些会议已发展成为一个非正式的对话平台,供利益对立的各方进行对话。

在联合国监督下,黎巴嫩和以色列军事代表团坐在同一张桌子旁,提交部署地图并确认违规行为的说法,同时考虑到华盛顿和特拉维夫的影响力与法国和联合国支持的黎巴嫩立场之间的政治紧张关系。

近年来,随着间歇性冲突的增多,委员会的作用性质也随之扩大,它开始参与协调从争议地点撤军、审查以色列飞机飞越的报告,以及记录随后向安全理事会报告的每日违规行为。

但最显著的转变在于它逐渐进入了具有说服力的政治领域;其决定——尽管不具约束力——通常被解读为黎巴嫩政府所受压力程度的指标,或是以色列遵守停火限制意愿的体现。因此,这一机制已成为一种微妙的平衡工具,其作用更多在于缓和紧张局势,而非化解紧张局势。

然而,委员会的权力仅限于向联合国提出建议和报告,这使得其决定的执行取决于双方的意愿,并限制了其强制停止侵权行为的能力,尤其是在会议中权力失衡和政治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这一缺陷是该机制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以色列利用这些会议巩固其安全叙事,而黎巴嫩军方代表团则力图重申主权原则,并拒绝在国际决议框架之外承担任何义务。作为第1701号决议的政治担保国,法国方面扮演着调解人的角色,在没有任何约束性机制的情况下寻求共同立场。

会议毫无成果

政治分析家约翰尼·穆尼尔认为,该机制委员会无论是在成立之初还是重新启动之后,都从未真正有效运作过。穆尼尔指出,该委员会在成立后的前七个月里只召开过两次会议,而最近会议频率虽然增加到每两到三周一次,但并未对实际情况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穆尼尔告诉半岛电视台,黎巴嫩方面不断提出侵犯人权的投诉,最近一次是在上次会议上,黎巴嫩代表团提交了每日侵犯人权的文件,但正如他解释的那样,以色列方面的回应是“目标是真主党的基础设施”。

黎巴嫩军队证实,被袭击的地点完全是平民的,但以色列人坚持他们的指控,并进一步要求黎巴嫩军队以寻找地道入口为借口突袭和搜查民宅,黎巴嫩军队拒绝了这一要求,认为这是无理的升级。

关于前天以色列炮火袭击联黎部队巡逻队的事件,穆尼尔将其与他所谓的特拉维夫对联黎部队立场的“积怨”联系起来,尤其是在联黎部队发表一系列谴责以色列侵犯行为的声明之后。

他认为,最终的导火索是以色列发表声明,揭露以色列正在修建的隔离墙位于黎巴嫩境内,这促使黎巴嫩向国际社会发出“强烈的信号”。

这位政治分析家补充说,“黎巴嫩军队对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支持立场后来促使以色列让步,并声称这是误判,但它想要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即明确反对公布谴责其在地面行动的数据。”

以色列正在侵占黎巴嫩领土,修建了一条长达70公里的边境墙

作用减弱

从军事角度来看,战略专家阿里·阿比·拉德准将告诉半岛电视台,“机制委员会”的存在在理论层面上可能显得很重要,但在实践中却削弱了在黎巴嫩开展行动的国际紧急部队的直接作用,“这些部队在遭受以色列炮击和旨在瘫痪其效力的袭击之前,曾在监测边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此背景下,他回顾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任务延期会议引发的争议,以及美国和以色列试图阻挠延期的企图,最终延期仅为一年半,将于2026年底结束。

他指出,这是蓄意结束黎巴嫩军队的作用,并以法国、德国、英国或美国性质的国际部队取而代之,类似于一种间接或“合法”的占领形式,但黎巴嫩政府拒绝接受这种占领,坚持要求国际紧急部队继续驻扎。

阿比·拉德指出,自成立以来,该委员会一直无法控制边境安全局势,而且常常显得像是在执行以色列的指令,却并未在实地发挥任何实际作用。尽管该委员会明知以色列屡次对黎巴嫩境内纵深地区发动袭击、无人机攻击和空袭,这些袭击从利塔尼河以南一直延伸到贝卡谷地和贝鲁特南部郊区,但它既缺乏执行权力,也缺乏巡逻能力。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巡逻队已部署在黎巴嫩南部,以监测边境沿线的事态发展(半岛电视台)

他认为,面对不断升级的局势,委员会并未采取任何有效行动,其职责仅限于向黎巴嫩军方通报情况。他举例说,在利塔尼河附近的提尔法尔赛(Tayr Falsay)地区和卡斯米耶(Qasmiyeh),以色列飞机袭击了一处类似公园的区域,尽管委员会曾多次告知以色列军方该地区没有任何军事活动。然而,该地区最终还是遭到了轰炸。

相反,他声称黎巴嫩政府已履行所有义务,包括联合国确认利塔尼河以南不存在真主党势力。然而,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提出的“以色列一旦认为存在威胁,便可搜查民宅”的提案,既违反了法律,又企图将黎巴嫩军队变成一支听命于以色列的武装力量。

他还解释说,黎巴嫩仅同意在有限的技术框架内纳入专家和技术人员加入委员会,而美国和以色列方面则力主纳入平民和外交官,旨在将委员会转变为一个政治平台,为直接谈判铺平道路,谈判内容可能包括裁军或安全协议等条件。他强调,黎巴嫩认为扩大委员会规模并无军事利益。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