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经历着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快速技术变革时期——人工智能正日益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加速发展,各国和各机构都在竞相采用算法并将其融入自身运营,而个人在日常活动中对智能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尽管人工智能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任何技术进步都存在其负面影响。这些技术的广泛且不受监管的使用,暴露出一系列深刻的挑战,并影响着劳动力市场、隐私、经济、社会稳定、网络安全,甚至国际力量平衡。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end of list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十大关键领域,着重分析了其负面影响,以及过度自动化和不受控制地使用算法系统将如何在未来几年内重塑经济周期,并影响不同社会与国家的结构。

1-人工智能资源集中在少数科技强国手中

随着人工智能的扩展,关键的数字资源——计算能力、数据和先进芯片——正集中在少数几个主要强国手中,其中主要是美国和中国。

2024/2025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控制着全球70%的云计算能力,而中国占到11%,其余19%由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瓜分。

在先进处理器领域,美国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产能,而中国占到10%,其他国家的份额则微乎其微。

这种集中也延伸到了数据本身,科技强国每年收集超过5兆数据单元,涵盖用户行为、位置和移动模式。这使它们甚至比政府更具优势。数字安全报告证实,全球不到10家机构控制着最先进模型的高级芯片和云基础设施。

这种情况赋予了这些强国非凡的信息操控能力和全球行为影响力。在美国和中国境内的8到10家实体控制着全球80%到85%的数字权力,“技术权力差距”正在扩大,并且终有一天会被用来对付那些反对这些国家利益的人。

2-人工智能与算法偏好

算法是处理数据并自动做出决策的计算系统。尽管它们表面上是中立的,但它们仍会反映出训练数据中的偏好,从而导致普遍存在的不平衡。

  • 科学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模型准确性存在显著差异,这取决于输入的数据。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面部识别错误率在某些群体中仅为1.3%,而在另一些群体中则高达34%。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当数据表示较弱时,视觉分类系统的准确率可能会下降30%以上。
  • 在招聘领域内,实验研究表明,自动筛选系统会自动排除10%到20%的申请,并且27%的招聘算法存在固有偏见,即使申请人资质相同,也会偏袒某些群体。
  • 在金融领域内,专项研究揭示,由于依赖不完整或过时的数据,即使财务状况相似的个人,其信用评分也可能存在5%到15%的差异。

国际调查显示,60%的机构无法解释算法决策的制定过程,从而导致这种偏见隐蔽且难以察觉。除非对数据进行审查并调整模型,否则这将增加使偏见根深蒂固的风险,加剧不平等,并加剧机构和社会内部的不平衡。

3-人工智能与全球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

国际劳工组织的一篇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劳动力市场。据估计,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工作岗位受到不同程度自动化的威胁,其中60%的职业至少包含30%的工作内容可以被替代。目前,全球经济拥有约38亿就业人口。2025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常规性、会计性、文秘性和操作性工作岗位的就业人数下降最为显著,而高阶工作岗位的增长前景也在放缓。

这种转型还波及到以下共有超过38亿就业人口的行业:

  • 服务业:拥有18亿就业人口,其自动化率可能高达70%。
  • 房地产和建筑业:拥有约2.9亿就业人口,面临着10%至15%的劳动力流失风险。
  • 金融业:拥有5500万从业人员,其中已有20%至30%的岗位被自动化取代。
  • 旅游和酒店业:拥有3.3亿至3.6亿从业人员,其中15%至25%的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
  • 交通运输和物流业:拥有1.5亿至3亿从业人员,其中40%至55%的岗位面临自动化风险,其中公路运输业将有2000万至300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 零售和餐饮业:拥有4.5亿至5亿从业人员,面临25%的岗位流失风险。
  • 医疗保健业:拥有6500万从业人员,面临10%至15%的支持服务自动化和30%至35%的诊断服务自动化的风险。
  • 教育业:拥有8500万从业人员,面临40%的自动化风险。
  • IT行业:拥有5500万从业人员,面临25%至30%的岗位被取代的风险。
  • 汽车行业:拥有5000万工人,面临20-25%的失业率。
  • 媒体行业:拥有3000万工人,面临40-50%的自动化风险。

基于行业预测,预计在未来10年内,全球将逐步累积地失去8亿至12亿个工作岗位。国际劳工组织、欧洲投资银行(预测欧洲将失去45%的工作岗位)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均支持这一预测,并预测全球将出现类似的趋势。如此大规模的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直接威胁,并引出了下一个关注点:失业对消费和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

如果人工智能扰乱收入和消费模式,就可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

4-人工智能扩张下的消费下降

现代经济以周期性方式运行:投资创造就业,就业创造收入,收入创造消费,消费驱动需求,需求反过来又会重启生产。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主要行业可能出现的失业,消费下降成为主要的经济风险。2024/2025年的预测表明,收入受到冲击的家庭会减少8%至15%的可支配支出,而失业会导致消费下降,降幅相当于净收入下降幅度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关重要,具体情况如下:

  • 美国:68%至70%
  • 欧洲:约60%
  • 新兴市场:50%至65%
  • 中国:40%
  • 中东:45%至55%

取决于政府的支持力度以及就业市场面临的普遍压力,这将削弱经济体维持工业、农业、能源和服务业赖以生存的需求的能力。

因此,如果人工智能扰乱了收入和消费模式,就可能会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力量。过度自动化不仅可能加剧失业和抑制消费,还可能使人工智能公司自身成为消费下降的受害者,使其面临损失并危及投资,因为它们最终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

5-人工智能与监控经济的扩张

人工智能已成为监控经济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因为数字平台依赖于收集海量的行为数据来进行预测和指导。

据估计,2024年全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5500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算法和追踪系统的普及。

最新分析显示,单个用户每天产生超过1500个数据点,涵盖所有数字互动:按钮点击、浏览时长、地理位置、打字速度、设备类型、访问页面以及购买偏好。

2023年至2025年的数据显示,70%的应用程序收集的信息超出其实际所需,40%的公司使用复杂的追踪模型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监控其行为。

2022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数据泄露事件增加了20%,到2024年,泄露的记录数量超过90亿条。行为预测系统现在能够以70%至90%的准确率预测个人行为。

这种扩张带来的威胁远不止于隐私,它将人类行为转化为一种商业资源,使公司拥有影响和引导个人乃至国家决策的隐蔽能力。

研究中心估计,到2025年之际,20%至30%的政治内容将包含虚假元素,这将威胁公众的认知,并助长对社会和国家稳定的操纵。

6-人工智能与内容创作

内容创作是现代人工智能最严重的后果之一,现代模型能够生成逼真度高达70%至90%的图像、声音和视频。

2024年的技术报告显示,平均每4分钟就会出现一次虚假内容,而虚假视频的数量从2023年的50万个跃升至2025年的超过800万个,增幅近900%,其5年内总体增幅超过550%。

欧洲议会的一份报告显示,49%的公司曾遭遇过视觉或音频篡改,而人类识别虚假视频的能力不超过24%。

音频和视频欺诈案件增加了700%以上,其中语音模仿的准确率高达95%,而语音欺骗占模仿尝试的88%。

研究中心估计,到2025年之际,20%至30%的政治内容将包含虚假元素,这将威胁公众的认知,并助长对社会和国家稳定的操纵。

7-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攻击

自动化网络攻击正在急剧增加,据技术预测,到2025年,全球87%的组织机构将遭受攻击,这些攻击依赖于能够分析漏洞并自动执行攻击的算法。

“DarkTrace”的数据显示,复杂的网络钓鱼攻击在2024年增加了703%,有78%的安全官员认为这是增长最快的威胁。IBM数字智能部门指出,亚太地区占攻击总数的34%,增幅高达13%。

在加密货币领域,基于欺诈的诈骗案件激增654%,其中加密货币占深度伪造案件的88%。与此同时,预计到2027年,美国的欺诈损失将从123亿美元增至400亿美元。

来自SentinelOne、Cyber​​Ark和Palo Alto Networks等网络安全公司的报告证实,自动化攻击能力正以高达900%的速度增长,而防御能力的增长率仅为28%至42%,这造成了威胁社会稳定的危险差距。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军事支出已超过13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增长率约为12%。

8-人工智能与监管真空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超过了立法跟进的能力,造成了严重的监管真空。

2025年的预测显示,超过70%的国家缺乏全面的人工智能法律框架,而仅有15%的国家拥有具有约束力的隐私法。

研究分析表明,60%的组织无法解释其算法的决策过程,而40%的数字公司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过度收集数据。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开源模型的数量增长了120%,进一步加剧了监管的复杂性。监管机构警告称,到2026年之际,缺乏相关立法可能会使篡改和复杂攻击的风险增加80%,从而为滥用、利益冲突和侵犯隐私打开方便之门。

2025年的预测显示,超过70%的国家缺乏全面的人工智能法律框架,只有15%的国家拥有具有约束力的隐私法。

9-人工智能与技术军备竞赛

世界正经历一场新的军备竞赛,算法正在超越人类的能力,各国军队依赖于无需直接监督即可自主分析和决策的作战系统。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在2025年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军事支出已超过130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500亿美元,增幅约为12%。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也指出,65%的主要军事强国正在研发依赖算法分析的攻击机、防御系统和巡航导弹。

2024年,智能作战飞机的使用次数超过1200次,此外,2023/2024 年冲突中还出现了3200架自主自杀式无人机。

欧洲进行的研究表明,一些预测系统如同“封闭系统”一般运行,错误率高达15%至18%,而人工干预则降至20%以下。这意味着决策难以解释,其中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决策可能是错误的。

联合国警告称,“意外冲突”的可能性增加了25%至40%,而暗网(黑市)记录的进攻性装备交易超过14000笔。

拥有先进武器能力的国家数量已从12个增加到超过40个,其中70%的高额支出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从而增加了发生意外冲突的风险。

10-人工智能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另一面揭示了其对社会稳定性的深远结构性影响。其影响不仅限于失业和经济增长放缓,还包括国家凝聚力和韧性。

失业率上升和收入下降甚至消失,导致社会压力日益加剧,随着就业机会减少和边缘化感增强,犯罪和动乱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在经济方面,消费下降导致政府收入缩减,迫使各国削减开支或举债,从而扰乱金融市场。与此同时,由于购买力下降和生产力降低,银行违约率出现上升。

在信息领域内,社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虚假信息和隐私侵犯浪潮,这削弱了公众信任,使公众舆论更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鉴于历史上重大经济危机往往是大规模战争的前兆,面对这些挑战,社会将变得极易受到任何可能动摇整个体系的冲击。

由此引出一个关键问题:我们是否准备好承担这场技术竞赛的真正代价?

来源: 半岛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