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瓦纳海姆”项目失败的背后有什么秘密?
乌克兰的战场已成为军事技术的快速试验场,其实战能力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许多官方武器项目。尽管西方制造商仍在努力研发能够跟上这种快速发展步伐的系统,但正如一位西方军事分析家所说的那样,实战创新“已经超越了美国和英国的联合研发”。
最新启动的、旨在应对小型无人机威胁的“瓦纳海姆项目”(Project VANAHEIM)就是反映这种矛盾的一个典型例证。该项目发现自己正与瞬息万变的战场现实赛跑——乌克兰的进攻与防御技术发展速度远超该项目的研发速度,从而使其在实际部署之前就已经过时。

轻型反无人机系统
“瓦纳海姆项目”于2025年3月在英国举行的国际航展上宣布启动,是英国国防部与美国陆军推出的一个联合项目。该项目旨在加速研发针对小型无人机的防御系统——这类无人机在乌克兰战争中的使用日益普遍,并被用于侦察和精确打击。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俄乌战争:第1365天主要事件概述
- list 2 of 4以色列在“停火”之下对加沙发动一系列袭击并造成至少28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 list 3 of 4报道称美国新提出的乌克兰和平计划要求基辅割让领土并缩减军力
- list 4 of 4以色列对加沙战争的今日发展:以军轰炸并侵袭西岸城市致百余人伤亡
“瓦纳海姆项目”并非直接的生产项目,而是一个供多家公司使用的实地测试平台。该项目旨在筛选和测试对抗小型无人机的最有效解决方案,其目标是开发轻便易操作的系统,以便普通士兵在无需专业电子战部队支持的情况下即可在战场上直接使用。
据防务网站报道,在该项目的第三阶段,约有20家从事反无人机系统研发的公司参与。这些系统于2025年夏季进行了实地测试。经过一系列评估,大多数参与者被淘汰,并最终筛选出8个被认为最有效、最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随后被纳入该项目的第四阶段,并为即将到来的军事演习中的更大规模测试做好了准备。
“瓦纳海姆项目”致力于对抗B-1和C-1级小型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可以手持或近距离发射,通常用于对车辆和坦克实施精确打击。
此类无人机包括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FPV)——这种小型无人机通过视频眼镜进行控制,可将实时画面传输给操作员,使其如同亲自驾驶一般,从而赋予无人机高机动性和目标定位精度。
据参与该项目的L3哈里斯技术公司称,“瓦纳海姆项目”正在开发的防御系统应具备便携性,可安装在轻型车辆上,以便对低空空中威胁做出快速反应。因此,该项目旨在将无人机防御的概念从局限于中央指挥中心的复杂任务转变为使每位士兵都能应对现代无人机威胁的单兵作战能力。
主动与被动雷达
“瓦纳海姆项目”研发的系统依靠一系列协同工作的技术组件,以提供军事领域内所谓的“战场态势感知”——即探测无人机、识别其类型并在其到达目标之前将其摧毁的能力。该系统并非基于单一设备,而是一个由多个电子传感器组成的网络——这些传感器相互集成,覆盖从探测、分类到拦截的全部作战阶段。
该项目包含的一种探测系统是小型低功率雷达,旨在从相对较远的距离探测小型飞行器,即使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也能有效开展工作。这些雷达的特点是体积小、易于运输和安装,可安装在轻型车辆上,也便于士兵在野外操作,因此可完美契合“瓦纳海姆项目”赋予单兵防御无人机能力的理念。
据专注于空域安全的美国-德国合资公司Dedrone解释称,这些雷达包含两种互补协同工作的雷达。第一种是主动雷达,它发射短波,然后测量这些波击中飞行物后返回的信号。另一种则是被动雷达,它无需发射任何波,只需探测无人机自身或其发射源发出的信号或频率即可。
被动探测的实际优势在于,由于探测设备不会发出可追踪的信号,因此敌方难以精确定位其位置。另一方面,主动探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有效地确定距离和方向。
在面对静音无人机时,主动和被动监控相结合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静音无人机要么是设计用于无需外部干预即可进行程序控制的自主飞行的飞机,要么是经过专门设计以减少其无线电辐射,从而避免被传统的电子战方法探测到的飞机。
这些无人机不会留下可探测的信号。这正是主动探测和被动探测的优势所在。主动雷达探测无人机的反射光或其周围气流的变化,而被动雷达则探测无人机可能发出的任何微弱电子辐射,即使无人机处于无声状态也能被探测到。
L-3哈里斯公司在“瓦纳海姆项目”上展示了其新型反无人机系统“渡鸦”,作为集成到该系统中的潜在解决方案。
据该公司称,“渡鸦”系统能够被动探测近4公里范围内的小型无人机。它还可以对无人机进行分类,并启动相应的干扰或瘫痪方案。
除了雷达系统之外,测试还包括一系列其他探测方案,例如用于搜索控制信号的无线电波探测设备,这些控制信号可能来自无人机或地面控制站。

前线的创新速度超过了“瓦纳海姆项目”的作战能力
在完成探测和分类之后,便进入了威胁消除的阶段,这通常无需物理摧毁无人机即可实现。其具体做法是干扰无线电信号或禁用全球定位系统,以迫使无人机启动其预设的安全协议,例如返回起飞点或安全着陆,因为它与操作员之间的通信链路已被切断或损坏。
这种方法被称为“软杀伤”,其优势在于能够减少附带损害。它尤其适用于遥控无人机,而且成本最低,因此其应用最为广泛。
然而,乌克兰前线很快就暴露出了“瓦纳海姆项目”始料未及的新威胁——在该项目启动仅4个月后,战场上就出现了一系列袭击事件,并且是在测试或开发阶段都未曾预料到的。
2025年7月,一名乌克兰军官在伦敦的一次军事简报会上警告称,俄罗斯军队越来越多地使用第一视觉攻击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通过光纤电缆运行,无需任何无线电传输,即可将控制信号和图像直接从操作员传输到飞机。
这项技术使这类飞机几乎不受电子干扰,因为它们并不会像大多数无人机那样会因无线电波干扰而失效。对此,消息人士解释称,这种飞机已使乌克兰指挥单位成为战场上的主要目标,而应对它们的手段仅限于剪断电线、击落飞机或者使用定向能武器。
后来,参与“瓦纳海姆项目”的公司负责人承认,在欧洲进行的实地试验尚未包含针对光纤系留无人机的任何测试,并且指出这种威胁甚至在几个月前还未被考虑在内。
换而言之,威胁的出现速度超过了研发项目本身的进展,并导致项目负责人承认“瓦纳海姆”尚未做好应对无法干扰的无人机的准备,从而表明战场上的创新竞赛如今是以小时而非以年来衡量的。
“硬杀伤”
针对这一新的挑战,人们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使用能够探测视野内目标(包括光纤系留无人机)的光电摄像机。这些摄像机可以提供战场的详细图像,并与其他传感器(例如雷达、智能双筒望远镜和声学传感器)协同工作,以全面了解空中的小型威胁。
至于摧毁阶段,则可以采用一种称为“硬杀伤”的技术,即直接击落无人机。当干扰手段无效时,例如无人机自主运行并按照自身程序执行任务,或者被连接到光纤电缆以获得持续供电和不间断通信信道时(例如乌克兰前线的情况),就会采用这种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操作人员会诉诸物理手段击落无人机,例如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瞄准目标,或使用高能激光系统烧毁或破坏其部件。
此外,还可以使用微型空中拦截技术,即发射专门设计的无人机以拦截并撞击攻击无人机,或者绕其盘旋以使其失效。这些拦截无人机可以配备小型头部或网状装置来捕获目标。这种策略能够构建一个灵活的防御网络,可以应对多次攻击或小规模无人机群,而无需总是使用常规弹药,但也增加了控制的复杂性,并且需要高度的协调。
德国的“空对空”系统
“瓦纳海姆项目”提出的应对光纤无人机的方案之一是“哨兵”系统,该系统由德国公司“Alpine Eagle”开发,并由小型无人机网络组成。这些无人机盘旋在战场上空,以形成监视和拦截区域,而非仅仅依赖地面传感器,从而为部队提供了空中监视能力。
该系统集成了用于探测小型目标的精密雷达、光学和热成像摄像机,以及由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创建目标的统一图像,包括其大小、速度和行为,并将其与鸟类或民用物体区分开来,从而加快拦截决策。
在拦截阶段,该系统采用“拦截机集群”概念。这意味着一架载机平台在合适的飞行高度飞行,搭载两架或多架拦截机,并引导它们摧毁目标。摧毁目标的方式包括定点打击、使用网或小型弹头以使飞机瘫痪,或者引导地面火力穿过网进行攻击。这种灵活性使得该系统能够在不过度依赖常规弹药的情况下应对多个无人机集群及其攻击行动。
“哨兵”系统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在于,它不仅仅依赖于拦截无线电信号,它还能利用雷达和光学特征以及运动模式来探测无人机,并因此适用于拦截通过光纤电缆连接的飞机或者具有抗干扰能力的系统。
然而,该系统面临着明显的运行和后勤挑战,包括平台电源管理、与有人驾驶飞机协调以及执行精确的交战规则。在恶劣天气或强干扰环境下,其性能也会受到限制,而且其融入民用空域也存在法律问题。因此,该系统在广泛应用之前仍处于测试和评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