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兴大国崛起,世界正逐渐脱离二十国集团的掌控
十五年前,二十国集团(G20)在成功领导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协调行动后,被誉为“全球治理委员会”。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从美国到中国,从欧盟到印度——齐聚一堂,为跨部门合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框架。
然而,如今的格局已发生巨变。这个代表着全球约85%产出和75%贸易额的集团,已不再能够达成政治共识,而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权力中心正从其框架之外转移。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特朗普在这些棘手问题上离不开巴基斯坦
- list 2 of 4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近期关系缓和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 list 3 of 4欧洲在苏丹难民危机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list 4 of 4沙特阿拉伯被指定为美国的主要非北约盟友并获得F-35战机订单
多份报告指出,这种衰落并非暂时的,而是反映了国际治理架构的深刻结构性转变。
从共识论坛到冲突展示舞台
国际分析一致认为,二十国集团已不再能够提供达成重大协议所需的政治空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将峰会从谈判平台转变为展示立场的舞台。
-
2008年成功政治环境的消失
全球解决方案倡议组织在其 2025 年报告中解释说,国际环境再也不能容忍金融危机后时代所特有的合作形式。

中美两极分化已达到阻碍任何协议达成的程度,而乌克兰战争加剧了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裂痕,导致二十国集团几乎完全丧失了发表有意义的最终声明的能力。
-
新德里峰会:衰落的典范
德国地缘政治研究所(GIS)指出,尽管印度担任主席国,但2023年新德里峰会未能就乌克兰战争形成明确立场。该研究所认为,这一失败“重新定义了二十国集团的能力,暴露了其无力处理根本分歧”。
-
国内政治制约国际决策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指出,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的领导人已沦为国内考量的囚徒,从即将到来的选举到民族主义的抬头,都严重限制了他们的政治运作。该基金会还表示,“政治意愿的丧失”已成为该集团面临的最大挑战,甚至超过了制度工具的匮乏。
政治和经济多样性的结构性负担
研究机构证实,曾经是该组织优势的多样性如今已成为其复杂性的根源。经济和政治愿景的分歧使得制定统一决策变得困难,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模式差异扩大
卡内基国际经济研究所解释说,发达的西方经济体倾向于开放市场经济模式,而中国和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则依赖混合型或中央计划经济模式。这种差异使得在贸易、补贴和产业等问题上达成协议变得极其困难。
-
议程不断扩大,但后续行动能力薄弱
德国国际合作研究所(IICC)指出,该组织的议程已扩展至气候、健康、数字化和粮食安全等领域,但其监督机制却未相应扩展。报告称,“该组织目前面临的困境更多源于其议程的广度,而非成员的多样性。”
报告还指出,过去十年间,该组织在历次峰会上达成了70多项协议或承诺,但仅有极少数得到落实,这导致人们对该组织的有效性失去信心。
承诺与执行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对比承诺与实际成果,可以清楚地看出,二十国集团(G20)已无法将口头协议转化为具体行动。例如:
-
气候:承诺与化石燃料支出之间的差距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G20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三。

但《亚洲能源追踪报告》(2024年)显示,这些国家在2015年至2021年间花费了3.3万亿美元用于化石燃料补贴,这意味着各国的政策正朝着与二十国集团峰会承诺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
-
全球债务缺口
根据2025年二十国集团不平等报告,尽管债务危机影响了50多个国家,但《共同债务减免框架》的成效却非常有限,仅覆盖了少数国家。
该报告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国亿万富翁的财富集中度增长速度是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的数十倍。
-
贸易与保护主义抬头
经合组织报告称,自2020年以来,保护主义措施增加了五倍,全球供应链的国有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该组织指出,一再承诺“拒绝保护主义”已沦为“空谈”。
新兴大国填补二十国集团的空缺
正如任何衰落一样,分析表明,二十国集团衰落后留下的空白并不会一直存在。相反,它会迅速被新的集团、机构和合作形式所填补,其中包括:
-
扩大的金砖国家:新的重心
波士顿咨询集团解释说,2024年“金砖+”的扩大,将埃及、阿联酋、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纳入其中,标志着权力平衡“战略转变的开始”。

荷兰克林根达尔研究所指出,扩大的金砖国家集团已成为能够与七国集团(G7)抗衡的“制衡力量”,尤其是在能源和金属市场。
据这些消息来源称,金砖国家的扩张包括:
– 扩大以本币进行的贸易,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 开发国际融资的替代途径。
– 以全球南方国家的独立性为中心的政治话语。
– 较少受西方机构标准约束的发展伙伴关系。
-
小型联盟作为全球治理的新机制
可持续发展目标行动平台断言,小型联盟——例如碳排放俱乐部、稀土伙伴关系和技术联盟——已成为比二十国集团(G20)等大型机构更有效的工具。该报告认为,“如今,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联盟的规模,而非其宽度。”
-
跨国机构的崛起
全球解决方案倡议组织注意到,非政府组织、开发银行和国际研究网络的作用日益增强。这些机构比政府拥有更大的运作自由,并在全球经济中制定着具有影响力的监管标准。
缺乏中央领导的新世界秩序的特征
研究人员一致认为,世界正进入一个过渡阶段,统一领导模式正在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缺乏中央协调机构的多极体系。
克林根达尔研究所指出,中国、印度、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等新兴大国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而美国和欧盟像过去几十年那样制定全球规则的能力正在减弱。
与此同时,卡内基国际经济研究所和经合组织的报告表明,世界正在走向两种经济模式:
- 一种是由西方市场和美元驱动的经济模式。
- 另一种是由地方货币和替代贸易网络驱动的平行经济模式,此外,人工智能、数据和数字贸易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俄罗斯与全球事务》期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在政治日益分裂的世界中,以二十国集团(G20)为代表的统一治理框架已不再可行。”
尽管有所衰落,但二十国集团仍不容忽视
尽管G20看似疲软,但它仍然是国际体系的重要支柱,原因很简单:没有任何其他平台能够将如此庞大的经济力量汇聚一堂。

该集团代表:
- 全球85%的GDP。
- 75%的国际贸易。
- 约75%的全球碳排放。
- 最大的融资和债务网络。
这个合作组织指出,该集团在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了3.5%的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债务压力、利率上升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困扰。
二十国集团智库(Think20,简称T20)的专家认为,该集团的未来取决于“其能否转型为真正谈判的平台,而不仅仅是发表最终声明”。
专家指出,二十国集团作用的下降并非偶然,而是全球体系结构性转变的标志。随着新兴集团的崛起和治理方式的多元化,该集团在塑造未来方面的作用正在减弱。如果该集团不适应这一现实,新秩序的规则将在其之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