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不看中国脸色行事的胆量
2025-08-14 09:55
- ▲ FILE - Czech Rebublic's President Petr Pavel addresses a media conference at NATO headquarters in Brussels, Wednesday, May 21, 2025. (AP Photo/Omar Havana, file) FILE PHOTO/2025-08-12 23:59:16/
- ▲ 捷克总统彼得·帕维尔(右)在印度会见达赖喇嘛 - 上月在印度拉达克,捷克总统与达赖喇嘛一同举起小佛像合影。帕维尔在结束日本访问返回途中前往了印度。/ 达赖喇嘛脸书
2020年,时任参议院议长的米洛什·维斯特奇尔访问台湾,在立法院(国会)发表演讲时,借用了约翰·F·肯尼迪的柏林演讲(我是德国人)的内容,称“我是台湾人”,激怒了中国。蔡英文卸任总统后,去年10月她首次出访海外,第一个访问的国家也是捷克。
捷克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一年的2021年,将俄罗斯指定为“非友好国家”,并在俄罗斯入侵后积极主导对俄制裁。在2023年发表的新安全战略中,捷克将俄罗斯定义为“对欧洲安全及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最重大威胁”。
有分析认为,捷克尽管与中俄保持着外交关系,但其不惜与两国发生冲突的外交基调,也是受到了历史上被外来势力统治的伤痕的影响。捷克在16世纪以后长期受哈布斯堡王朝及奥匈帝国的统治,20世纪初还饱受纳粹和苏联共产主义势力的压迫。1968年的民主化运动“布拉格之春”遭到苏联军队的血腥镇压等,在历经艰难后,于1989年通过非暴力民主化抗争(天鹅绒革命)转变为民主国家。被誉为现代捷克国父的已故首任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1989-2003年在任)在领导天鹅绒革命时,提倡以人权、民主主义为中心的价值外交路线。
分析认为,由于前政权在加强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中未取得明显收益,捷克的对华、对俄外交变得更加强硬。帕维尔的前任、前总统米洛什·泽曼(2013-2023年在任)虽标榜实用主义的经济政策,推行积极的亲中、亲俄政策,但评价认为他并未取得明显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