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日電)北京近日公布「中小學人工智能(慧)教育地方課程綱要(試行)(2025年版)」,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市中小學校將展開人工智慧通識教育,每學年不少於8課時(8節課),課程必須「開齊開足」。

據北京新京報網近日的消息,相關課程目標為全面提升學生人工智慧素養,課程包括人工智慧意識與思維能力、人工智慧應用與創新能力、人工智慧倫理與社會責任3個方面,幫助學生從「基本了解人工智慧」,到「合理使用人工智慧」,再到「創新應用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項目實踐中,鍛鍊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其中在小學階段,課程規劃透過「體驗式課程」,初步理解人工智慧的基本概念與特點,感知人工智慧技術對學習和生活的深遠影響,並在啟蒙階段樹立正確的人工智慧倫理觀念,建立隱私保護、數位身分的基本認知,培養合理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意識,為後續學習奠定基礎。

初中階段則以「認知類課程」為主,完善學生對人工智慧技術的系統認知,培養進階的實踐能力與倫理意識,能夠使用「生成式工具」完成內容創作,並辨識技術應用的邊界與風險等。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至於高中階段將以「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為主,全面培養人工智慧素養與技術運用和創新能力,熟悉數據處理與標註、機器學習算法原理及深度學習入門知識,具備一定開發人工智慧系統的實踐能力。

報導提到,據中國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人工智慧教育相關課程須「開齊開足」,學校可獨立設置人工智慧課程,也可融合資訊科技、通用技術、科學、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等課程。(編輯:周慧盈/邱國強)114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