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廖文綺上海13日電)中國今年4月爆發的「外送大戰」引發熱議。BBC報導,這場外送平台的內捲式競爭沒有贏家,店家訂單爆量,利潤卻是負數;外送員炎炎夏日疲於奔命收入沒有增長。而被破壞的市場秩序,最終還是由消費者承擔。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12日報導,中國今年4月爆發「外送大戰」,6月末進入白熱化: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幾家外送平台巨頭發起低價競爭挑戰,以消費券補貼等形式吸引顧客。於是一杯本來要人民幣30至40元(約新台幣125元至166元)的奶茶,可以用0元搶購到,甚至10元以下成為新的奶茶平均價格。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彭建真直言,「近期三家平台的價格戰,是典型的低價『內捲式競爭』」。

這種「內捲」行為迅速引起官方注意。中國當局今年開始便不斷釋出要整治內捲的訊息,5月和7月更分別約談外送大戰打得正酣的幾家平台,要求其嚴格遵守「電子商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然而,0元標價還是公然出現在各大外送平台上。

報導指出,這場外送大戰沒有贏家。以店家角度而言,一間位於上海的冰淇淋店合夥人小阿表示,每天訂單翻倍、忙碌程度翻倍,有些訂單利潤卻是負數,最終收入沒有任何變化。

然而,店家卻不得不加入戰局,若不參加外送大戰,會被平台限制流量,無法被用戶看見。且店家需要繳納高於平台支出的費用來配合活動,一般讓利比例為平台3、店家7,意味著若消費者使用減10元的折價券,其中7元由店家吸收。

小阿表示,外送大戰開始後,每一單收入都比之前少幾十塊錢。「一個顧客付款150元的單子,以前我們能到手110元,現在只有不到100。」

外送員則陷入以「命硬」去搶時間、跑更多單的賭局。外送員為賺錢,在炎炎夏日面對比以前多2、3倍的訂單,然而在北京跑外送的劉師傅卻發現,每一單的單價變低了,「收入水平其實沒什麼變化」。

另一位上海的外送員王師傅則表示,他們本就需要靠超速闖紅燈來維持效率,外送大戰打響後,逆向、闖紅燈的次數更多了。

至於消費者,雖然以便宜的價錢點到許多餐飲,卻根本吃不完,最終食物都進了垃圾桶。甚至時常出現「幽靈訂單」,即消費者用外送平台點了到店自取,卻根本沒來領,最後店家只能將飲料倒掉,有時一天甚至要倒掉數十杯。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院研究員劉誠表示,外送大戰期間倒奶茶是行業過度競爭的表現,為了占有市場,打壓價格和利潤,「雖然已經有兩次約談,但我覺得這個現象會愈演愈烈」。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彭建真指出,以「低於成本價銷售的行為是違反我國價格法及有關規定的」,中國上次出現0元購現象是在2020年,當時有5家社區團購平台發起0元購活動,後來它們都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處罰、強制停止低價競爭行為。

google news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小阿表示,在外送大戰背景下,願意到店消費的顧客越來越少,實體經濟難做,線上經濟內捲,在外送生意上虧掉的錢只能透過把手伸向別的店家、薅別人的羊毛(榨取別人利益)「冤冤相報」來緩解。

他感嘆,「市場真的很差,消費者、騎手、我們都沒錢。外送大戰不會一直持續,在這樣一場荒唐的鬧劇結束後,砍刀不還得對準消費者嗎?到底誰在從中受益?」。(編輯:邱國強)1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