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方研制出蚊子大小的无人机
2025-06-29T07:14:02.496Z

(德国之声中文网)这是每家情报机构的梦想。这个小东西看起来像一只大蚊子,长着两片小翅膀,身躯纤细,用三条腿站立。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变种蚊子,而是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一款微型仿生无人机。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这款无人机旨在执行秘密军事行动和侦察任务。最近,中国央视军事频道播出了一段报道,介绍了这款嗡嗡作响的侦察机。
国防科技大学的研究员梁贺翔在节目里介绍说:“这种微型仿生类机器人,特别适合用于战场上的信号侦察和特殊任务。”
央视在报道中还展示了另一款四翼微型无人机的原型,该无人机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操控。
超小无人机竞赛
央视的报道令人感到惊讶,不仅在于中国军方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更在于这款蚊子大小的侦察无人机已经获得公开展示。
多年来,世界各地的军事研发人员一直在竞相打造体积最小、性能最强的无人机。制造过程充满挑战,因为各种组件,例如麦克风、摄像头、控制系统、电源等,都必须安装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同时,无人机还必须具备安静、坚固、行距远和续航时间久等特点。
要研发这种微型无人机,需要来自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例如机器人技术、材料科学或传感技术等等。而这些专业技术主要掌握在军事机构手中。
与美国的型号惊人相似
不仅是中国军方在大力推进微型无人机的研发。这些无人机的名字常常与蜜蜂、黄蜂、蚊子有关,因为大自然常为仿生微型机器人提供灵感。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展示的这款微型无人机,其外形与哈佛大学研究人员于2013年首次推出的“RoboBee”惊人地相似。哈佛大学推出的大约三厘米长的无人机最初是为了农业和环境监测而开发的,而中国的这款无人机则体积更小。
据哈佛大学Wyss研究所网站介绍,一些自主型RoboBee模型能够在水下潜行并从水下起飞,或者“借助静电附着在各种物体表面上”。

适合于作战的坚固耐用的纳米无人机
这些微型侦察无人机的坚固耐用性不足以胜任作战任务。在战斗中,无人机必须能禁得住风吹雨打,所拍摄的图像和收集的数据必须精准无误,电池续航要足够长,操控距离也要足够远,以便士兵能够从安全位置操作。
因此,军方更青睐另一款名叫“黑黄蜂”(Black Hornet)大约手掌大小的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由挪威研发,近年来已被用于作战任务中的安全侦察。它的外形让人联想到迷你直升机,德国联邦国防军也采购了这种无人机,用于“近距离内战术低噪音光学侦察”。
据德国联邦国防军介绍,“使即使士兵即使没有接受过专门训练,也能使用这款无人机立即开展隐蔽侦察任务”。
“黑黄蜂”还配备有红外技术,“重量极轻,几乎悄无声息”。这款仅为裤子口袋大小的纳米无人机,飞行时间可达25分钟,能够传输实时视频和高清静态图像,可以用来探测爆炸装置之类的目标。
据美国空军2021年透露,美军也在研发自己的微型无人机。但截至目前,美军对相关研发进展或已投入使用的型号始终保持沉默。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