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
2025-08-15T11:45:25.954Z
商家利用美中“贸易休战”期,推高出口

(德国之声中文网)7月,中国经济显示出放缓迹象。据中国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公布的数据,工业产值、零售的增速均放缓,住房价格继续下跌。

提前备货推动出口

尽管周一特朗普将“贸易休战”延长90天,美国关税的不确定性继续笼罩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此前报告称,7月出口同比上升7.2%,进口增速创一年来新高。这显示商家正赶在“贸易休战”期出货。

与此同时,这也反映出比较的基数较低。制造业减缓投资、雇佣和生产,采取观望态度。中国制造商也加大向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出口,以弥补与美国业务的缺口。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Sheana Yue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出口仍是一个亮点,尽管提前备货带来的推动力在减弱,工业生产也显示出走弱迹象,正如我们所预期的。”

此外,中国也受到洪涝灾害的冲击,对许多地区的经济活动造成干扰。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中写道,中国经济“克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极端天气等不利影响”。

“企业可能在利用现有产能,而非建新厂”

7月,工业增加值增速从6月的6.8%降至5.7%。这一增速为8个月来最低。

1-7月,对工厂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资略增1.6%。而此前,今年上半年的这一增速为2.8%。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中国中心首席经济学家Yuhan Zhang表示:“企业可能在利用现有产能,而非建设新工厂。”

他同时补充说,个别行业的表现是例外,如汽车、铁路、造船、航空以及其它运输设备行业,显示出政策驱动下高技术和战略领域仍在吸引显著的投资。

尽管政府推出消费券等,意图推动内需,但老百姓仍捂紧了钱袋子

分析预计今年增速低于官方目标

北京近来加大政策措施力度,以期推动消费,同时遏制价格“内卷”

政府担心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以及价格战可能让消费者进一步观望。尽管物价进一步降低,仍鲜有迹象显示消费者在放松钱袋。

周三发布的另一项银行借贷数据显示,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7月出现20年来首次萎缩。这显示私营部门需求疲弱。

路透社的报道预计中国今年经济增长为4.6%,这将低于5%左右的官方目标。

凯投宏观的Zichun Huang表示:“我们认为今年接下来出现经济复苏的可能性不大。”

荷兰国际集团(ING)的Lynne Song在一份报告中表示:“7月中国经济活动广泛放缓,零售、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均为一年来最低。”

相关图集:双十一购物节:中国消费者不再狂欢

“双十一”的由来:双十一的前身“光棍节”,原本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单身大学生自创的一个抵制情人节的"人工节日",日期选为“11月11日”,意在调侃光棍们的单身生活。从年轻人对此的热情中,马云们嗅到了商机。2009年阿里巴巴旗下购物网站天猫在11月11日首次举办了“淘宝商城促销日”。(图为2015年资料图)
从一天到一个月:淘宝开头之后,其他各大电商平台都纷纷参与其中。这一大型促销活动迅速演变为全行业一年一度的购物节。时间也不再局限于11月11日这一天,而是从10月份就拉开帷幕,商家以各种预售机制吸引消费者提前加购。原本自嘲的"光棍节"成了全民网络购物的狂欢。
黄金十年:这段时期也被称为中国电商零售的“黃金十年”。双十一的天文数字销售额不断攀升。 2019年双十一购物狂欢创下电商销售新高。淘宝在24小时内创下了380亿美元的销售额。每年11月11日这一天,平台还举办规模盛大的晚会,并要请国际演艺明星参加助兴,包括妮可·基曼(Nicole Nidman)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图)等。
Singles Day在海外:中国“双十一”购物成交量超过了“黑色星期五”,其火爆对全球零售业都产生了影响。Singles Day扩展到了俄罗斯、南美、东南亚一些国家。阿里巴巴还借此吧自己的品牌推到了海外市场。图为2019年纽约街头,阿里速卖的双十一快闪店。
清零政策冲击消费:根据百度指数,双十一的热度在2016至2018年达到高峰后,从2019年开始持续下滑。之后在持续3年严格的封控清零政策下,商业信心遭到打击,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被削弱,购物情绪也深受其累。阿里2021年的天猫 “双11” 销售额5403亿元,京东销售额是3491亿元,这是两家电商巨头最后一次公布购物节的全部销售数据。
不再贴喜报:2022年,阿里巴巴和竞争对手京东都没有对外公开购物节的全部销售数据,而只是说和前一年持平。根据咨询公司贝恩(Bain)的一份报告,2022年“双十一”总销售额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
平台和百姓,日子都不好过:随着中国政府对网络平台的整治、对演艺界税务监督和对媒体言论的控制越发严格,平台的促销花样收敛、自我庆祝和媒体附和的声量变小。消费者也逐渐趋于理性,买到要“剁手”,似乎逐渐成为过去。十多年后的“双十一”已经不再那么“疯狂”。此外,人们也意识到海量网购对环境、交通、物流和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经济下行 消费疲软:新冠大流行之后,中国的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在房地产危机和通货紧缩压力的拖累下,中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和个人收入的信心缺乏,消费者在购物节期间也不再全力以赴购物。
2024年更冷清?:据中国媒体报道,今年的双十一活动将持续一个半月,刷新历史记录,成为“史上战线最长双十一”。但据媒体报道气氛冷清。自2022年之后,阿里巴巴今年第二次没有举办双十一晚会。澎湃新闻报道指,近年来双十一促销预热期越来越早,但热度却越来越淡了,从销售增速上可以看出明显放缓的趋势。

房价继续下跌 消费相对疲弱

今年头七个月,房地产投资下跌12%,居民住房投资下跌近11%。主要城市新建房价格下降1.1%。这显示,房地产业的下滑仍在持续。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Sheana Yue表示,房价可能继续下跌,可能到2028年才会企稳。

房地产市场暴跌始于新冠疫情爆发之际,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失去动力,也让数十家房地产商债台高筑。危机波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让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政府采取措施,确保大多数已售住房完成施工,但尽管有一些刺激措施,房地产销售仍疲弱。

由于多数中国家庭的财产与房地产捆绑,其消费支出也受制于此。7月,零售上升3.7%,为7个月以来最低增速。6月零售增幅还为4.8%。

失业率从5%增加至5.2%。7月正值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之际。

居民消费价格7月环比增加0.4%,批发价格同比则下降3.6%,这也显示出需求相对疲弱。

(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