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台灣國安諮委:幫美國建立AI優勢符合台灣利益
2025-10-02T06:56:36.299Z

(德國之聲中文網)9月下旬,一批台灣代表團赴波蘭參與「華沙安全論壇」,林佳龍成為史上第一位在該論壇演說的台灣外長。台灣國安會諮詢委員徐斯儉也是訪團成員之一,他接受DW國際新聞總編Richard Walker專訪,談台灣跟歐洲應如何合作,也回應了近期涉及台海兩岸與台美關係的重大時事議題。
以下為經過編輯、節錄的專訪文字翻譯。
DW:首先,我們來談談波蘭、愛沙尼亞等國最近遇到的俄羅斯(飛機、無人機)侵入。你怎麼分析俄方這麼做的目的?
徐斯儉:我不是俄歐關係的專家,但如果這變成一種模式,那就跟中國對我們所做的事情非常類似。這會是長期的某種灰色地帶騷擾,但比我們所面對的更嚴重,因為這些入侵的無人機進入了其他國家的領空,而中國無人機沒有進入我們的領空。所以這比較嚴重。
DW:有什麼區別呢?請向我們的閱聽眾解釋為什麼俄羅斯的做法更嚴重。
徐斯儉:更嚴重的部分是俄羅斯飛機、無人系統、無人機進入了其他國家的領空。我們現在說的是領土範圍。
中國軍機沒有進入我們的24浬(鄰接區)、12浬(領海)範圍,而是在那個範圍之外,這仍然非常危險,但至少沒有進入我們的領土範圍內。他們進來之前,就已經會成為我們雷達和飛彈的目標。實際上,這是非常危險的。我認為如果(中國)戰機要進入我們的領土,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大概幾分鐘,就可以到達我們的首都和其他大城市,如果不先去應付他們(入侵的戰機),那就太晚了。
但現在俄羅斯的無人機已經進入了其他國家的領土,你不知道這些無人機是否具有通訊能力。靠廣播警告是沒有用的,因為也沒有人在那裡,所以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DW:根據你們的了解,中方多年來(對台)侵擾數千次。你從中推斷出什麼資訊?你判斷俄方的動機會是什麼?
徐斯儉:如果這是某種灰色地帶作戰,那麼就有多重動機。首先是消耗,讓你疲於奔命,試探你的弱點在哪裡,試探你要花多久時間反應。如果還有資訊操縱,也會製造出政府無力處理問題的樣子,然後這件事就變成國內問題,讓政府信譽下降。
DW: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情況發生了,對吧?對此也有很多公共討論。
徐斯儉:我認為俄羅斯正在從中國身上學習。根據我們的經驗,他們稱之為「新常態」。在這之前,他們什麼都不會做,但突然之間就開始這樣做,然後成為一種「新常態」。他們也會持續這樣做,灰色地帶騷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要注意的是,也許有些人會想:哦,這只是騷擾,也不會怎樣。但不是這樣的,他們正在熟悉空中、地面和海洋,未來他們就會在這些地方發動戰事。他們在讓自己熟悉這裡,管控這裡的環境。他們一直入侵,人們有時會感到麻木。但我們並不麻木,而是非常謹慎。如果你麻木了,那麼突然之間,他們可能把演習變成一場閃電攻勢。這就是另一個目的,這中間存在一種連續性,從灰色地帶到真正的入侵,可以一夕風雲變色。
DW:歐洲國家也在討論怎麼因應。從台灣這麼多年的經驗和知識出發,你會給他們什麼建議?
徐斯儉:你必須從最一開始就保持堅定。你必須保持堅定,你要讓他們知道你的立場,然後你再去執行。你必須建立威信,一開始就要這麼做。
DW:你在這次論壇上的一場演講有說過,這些(潛在)戰區,包含東歐、台灣海峽、東亞,這些戰區都有直接相關。請多說明一點。
徐斯儉:首先,中俄已經在互相幫助了,俄羅斯幫中國,中國幫俄羅斯。中國一直在幫助俄羅斯建設本土國防產業,向他們提供工具機、晶片,還有其他製造能力。我們沒有直接證據,但我們懷疑中國也在戰場上測試一些系統。
同樣的,俄羅斯也幫了中國很多。好幾年來,他們用轟炸機、護衛艦,甚至海岸警衛隊,在東北亞和台灣附近一起巡邏,有時甚至一直到北極圈。這是一個方面,也就是他們一直在合作。也有報導指出俄羅斯最近在幫助中國加強訓練空降營,提供飛機、車輛和其他設備。這當然是為了未來入侵台灣。他們一直在互相幫助。
此外,我們始終應該假設……不,不是假設,實際上他們在戰略上需要彼此。中國公開說過,(中國外長)王毅公開說過,他們不想讓俄羅斯被打敗。因為一旦俄羅斯戰敗,中國就只剩自己了,要面對整個西方世界的對付。
首先,中國不希望如此。其次,當中俄彼此合作時,他們就能嚇阻整個世界,這是他們能做到的。第三,當他們在兩個戰區合作時,就會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歐洲忙於應付俄羅斯,沒有太多時間關心亞太第一島鏈發生什麼事。也有些人警告我們不要幫助烏克蘭,應該關注自身事務。所以,他們轉移了我們的注意力,孤立了我們,他們能做到這一點。未來,上天保佑不要,但如果中國真的想入侵台灣,真的發生緊急狀況的時候,我認為俄羅斯也會同時讓歐洲非常忙碌。
DW:你在這裡一直向歐洲人表達:請支持我們,我們需要你們的幫助,尤其是軍隊、專家和政府等等。告訴我們,你想從歐洲得到什麼?
徐斯儉:首先,我們不只是希望歐洲能夠幫助我們,還希望歐洲藉由幫助我們,也能幫助自身,這是互惠互利的。正如我提到的,中國和俄羅斯一直在合作,所以如果我們跟歐洲不互相幫助,就會落入他們的陷阱,彼此孤立。這正是他們想要的,對吧?分而治之。所以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幫助自己,不要再拖延。
我們有很多方法可以互相幫助。首先,在國際敘事方面,中國一直在扭曲、錯誤詮釋國際法和國際準則,為的是他們自身利益。每當我們發現他們用自己的敘事擾亂國際秩序、或破壞國際和平時,我們希望歐洲的夥伴能夠站出來反駁。舉例來說,他們所有的脅迫、侵略和軍事演習恫嚇,不僅是針對台灣,也針對整個第一島鏈,這都違反了《聯合國憲章》不使用武力的原則。德國外長一再說過這一點,在王毅面前也這樣說,對此我們表示感謝,也希望這樣的敘事能夠被放大和重述。這是可以辦到的最簡單的事。
除此之外,我認為在戰略上相互理解很重要。我們並不是指望歐洲國家來打我們的戰爭,我們會自我防衛。但我們可以透過很多方式彼此支持,建立能力。
不僅是歐洲國家在幫助我們。我們台灣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微電子製造能力,最好的,不僅是最好,而且還最可靠,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供應鏈裡,沒有中國零件。舉例來說,台灣也投資無人系統、無人機、水下無人系統。我們可以成為彼此的供應鏈,這是我們互相幫助、發展自身能力的方式。我們一起來投資現在擁有的和平,並阻止下一場戰爭發生。
DW:台灣也在向波蘭出口大量無人機。
徐斯儉:是,波蘭是我們無人機最大的出口對象。
DW:這是你們想要發展的業務嗎?
徐斯儉:是的。不僅是出口,而且正如我所說,我們要成為彼此的供應鏈,應該共同生產,探索合資企業的可能性。北約國家都將要提高國防預算,這裡的市場很大。每個國家都需要發展自身的本土國防工業,也都面臨規模的問題,對吧?那我們就來合作,擴大規模吧。
DW:但具體說到歐盟,要讓歐洲國家同意向台灣提供武器,這幾乎沒有……不是完全沒有,但很少。你有多大的期待?理想上,你會希望向德國要求獲得什麼樣的防禦?
徐斯儉:我不談個別國家,但整體來說,歐洲國家的產品都非常好,各種產品都有非常好的品質。只要是能幫助我們自我防衛的防禦裝備,我們都歡迎,尤其是不對稱戰力,類似於刺針飛彈(Stinger)之類的東西。
DW:歐洲國家擔心,或者說傳統上不想這樣做,是因為他們擔心中國的反應。你對此有什麼論述?歐洲為什麼要冒著中國會有反應的風險,只為幫助台灣?
徐斯儉:不投資在他們當前擁有的和平、不投資在阻止下一場戰爭發生、不幫助台灣自衛,對他們來說實際上是冒更大的風險。這和他們幫助烏克蘭,是完全一樣的。不要等到下一場戰爭真正發生才要這樣做,那為時已晚,而且會花更多錢。現在就這樣做才是明智的:投資和平,投資於嚇阻下一場戰爭發生。
DW:回到跟美國的關係。最近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說美國想提高本土晶片產能,生產其國內先進晶片的50%,並希望台灣協助。你能否證實這些對話的存在?
徐斯儉:我是在新聞上看到的。我並不是關稅談判團隊的一員,也沒參與232(條款)磋商,所以你知道的其實跟我一樣多。
DW:但你在台灣的國安會任職。你認同這件事嗎?
徐斯儉:事實是,近年我們對美國的對外投資,已經超過我們對中國的對外投資。現在美國是我們最大的對外投資對象,這個事實發生在川普總統重返執政之前。為什麼?不是因為川普,而是因為我們想要。台灣的企業、產業人士,聽的不是政府的話,而是傾聽顧客,跟隨市場。美國的市場潛力巨大,因為現在邁入了人工智慧驅動的經濟,對晶片、先進晶片的需求會很巨大,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有些企業已經在美國投資。他們不是為美國服務,而是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所以實際上這已經發生了。
我並不百分之百清楚盧特尼克部長所說的「晶片五五分」具體是什麼意思,他可能是指他們國內需求的一半。
我的意思是,這當然是我們可以討論的事,但……該怎麼說呢?產業投資不是這麼容易就可以達到的,而是需要很多條件,需要形成生態系統和供應鏈,通常這需要時間。如果他們把這設定為目標,我們可以討論可行的方法,討論達成目標的路線圖,用更務實的方式來做。因為我們不希望它像是曇花一現,我們不希望如此,而是希望有一種可持續的路線圖,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幫助美國建立人工智慧的優勢地位也符合我們的利益,我們有共同的利益,所以我們可以就此展開務實的談判。
DW:有人說川普很會談交易,他自己也喜歡形塑這樣的形象。你覺得是否有可能達成這樣一個協議,讓台灣獲得一定的好處,例如從美國那裡獲得較為明確的安全保證?畢竟,一個降低美國對台灣半導體依賴的協議,可能也會削弱「矽盾」,而很多人認為它對保護台灣很重要。
徐斯儉:「矽盾」從來都不是政策,是媒體創造出來的。我的意思是,我們認為台灣和美國在安全和經濟發展方面,都具有共同利益。讓我重申一遍:幫助美國建立人工智慧優勢地位,符合我們台灣的利益,我們也參與在這個過程之中。這是兩邊一起努力在做的,也是我們的共同利益。此外我們也相信,維護台海安全會使我們兩國受益,因此在這一點上,我們也有非常強烈的共同利益。我們堅信這一點。
DW:美國在台協會(AIT)最近證實他們認為「台灣地位未定」,這個說法讓中國不滿,台灣的反對黨國民黨也不滿。你有什麼看法?台灣政府對美國政府此一說法怎麼看?這有幫助嗎?
徐斯儉:我當然不能代表美國政府發言,我很難猜測他們的動機。但有一些重要的背景,是我們要記得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近年一直在宣傳這種敘事,也就是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解讀為「中國擁有對台灣的主權」,這並不正確,而是完全錯誤的。
在這一點上,我們認同美國在台協會駁斥王毅的說法,美方指出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沒有法律約束力。所以王毅利用這兩份文件來宣稱擁有台灣主權,是徒勞無功的。同樣的,他們總是說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體現「一中原則」,但事實上該決議從未提及台灣。
DW:很多關於台灣未來會怎麼樣的主張,都涉及兩邊從歷史之中挖掘、形成自己的歷史解讀。如果我們拉回現在,顯然台灣在正視可能有緊急狀況,可能發生戰爭。政府最近也推出了民防手冊……
徐斯儉:不好意思,我能不能稍微補充前一個問題?我認為,中國意圖用自己的敘事,為國際社會設下新常態,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因此屬於他們的內政,沒有外國干涉的餘地」。如果說他們要去利用這種敘事,可以說就是要「統一台灣」。這是為了入侵而準備的敘事,我認為這非常、非常危險。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在台協會提出論述反駁他們的論點,是非常有用的,去否定他們為未來入侵正當性而準備的敘事,我認為這非常有意義。
DW:台灣政府正在嘗試讓社會大眾為這樣的可能性做好準備,最近也更新了民防手冊。這對台灣政府來說有多重要?一方面協助大眾做好準備,一方面也藉此向中國發出台灣具有韌性的訊號?
徐斯儉:和平要靠實力,我們堅信這一點。實力不僅包括軍事力量,還要包含整個社會的韌性。這方面我們正在努力,這就是我們說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它有很多類別,包括各種韌性,電信、能源、各種關鍵基礎設施等等。這非常、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給人民信心。建立他們信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透過民防演習等等實作,了解自己能怎麼發揮建設性的作用,來保護社會。這是增強韌性最好的方式。當我們的社會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就不會驚慌失措,這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最好方法。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調查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進行多個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