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州岛与中国游客:负面情绪从何而来?
2025-10-03T09:36:11.925Z

(德國之聲中文網)濟州島,位於朝鮮半島西南方約80公里處,是南韓最具代表性的度假島嶼,面積規模與中國海南省三亞市相近。
這座火山島的獨特之處,在於短短一小時車程即可同時看山望海,四季分明。過去濟州的主要外國遊客來自日本,賭場顧客亦以日本人居多。然而,自2002年韓日世界盃前夕,濟州率先對中國公民開放30天免簽後,中國遊客逐步成為主力。
「中國人讓島民不安」?
近年来针对中国游客,存在一些争议。2024年9月24日,濟州一家外國人專用賭場爆發騷動,50餘名中國賭客高聲抗議,警方出動逾百人維持秩序。南韓本土媒體以「中國人讓島民不安」為題報導,但事後濟州政府向德國之聲澄清:事件僅因荷官失誤引起誤會,雖有3名中國人因掌摑賭場警衛而被捕,但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物損失。
同月,韓媒於9月17日又報導,一群中國中老年女性身著旗袍,在濟州的代表性景點「城山日出峰」播放音樂起舞,引發「中國人恣意而行」的輿論。然而,報導並未說明舞蹈表演的目的,也未指出是否對其他遊客造成實際影響,這些案例折射出韓媒對濟州「島嶼情緒」的放大效應。
德國之聲在報導當天訪問城山日出峰,当天有眾多外國和中國遊客,但沒有喧嘩大聲的團體舞蹈。
濟州島作為離島,島民對外來人口與文化影響格外敏感。當龐大中國客源與70萬人口的島嶼社會交會時,負面情緒往往被渲染放大。

濟州中國遊客的三個階段
濟州島的中國遊客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2002–2017年),是所謂的「團客全盛期」。中國團體旅客大量湧入,2016年達到高峰:全年有306萬人次中國遊客造訪濟州島,佔外國遊客總數的84%。當時雖然帶來龐大的觀光收入,但不文明行為也頻頻發生。許多中老年團客習慣群體行動,在景點與餐廳導致噪音與秩序混亂,南韓民眾避之不及。
第二期(2017–2022年),是幾乎真空的「空白期」;中國政府在2017年的「薩德報復」禁止本國公民赴韓團體遊,加上疫情(2020–2022年)三年封鎖,因此濟州島外籍遊客數量銳減,中國客幾乎消失。(註:「薩德報復」是起2017年,中國政府針對南韓部署美國「薩德」系統所採取的一系列經濟與文化報復措施。)
第三期(2023年至今)是「自由行期」,中國自由行旅客再度回流。2024年濟州外國遊客總數約191萬,其中中國遊客達138萬人次,佔比72.6%。雖然尚未恢復到2016年的水準,但觀光結構已出現明顯轉變:95%的中國遊客是自由行,多來自上海等華東地區,年齡層以二三十歲為主。
「年輕的中國旅客很有禮貌」
濟州政府觀光交流局長金洋甫說明道:「目前濟州中國遊客中95%為自由行,其行為模式與2017年前依賴導遊的中老年團體遊客截然不同。當時團體遊客常聚集於城山日出峰等代表性景點,被稱為包袱商人大量囤積南韓商品,不文明行為也集中於此類場所;而今年輕遊客則透過智慧型手機搜尋心儀景點或美食,自行前往,或購買化妝品、前往醫美等,他們在濟州島的旅遊需求五花八門。反觀曾是團體旅客必訪的免稅店,現在生意冷清。此外,年輕旅客的旅遊禮儀普遍較為得體。」
此外,「濟州觀光公社」人士向德國之聲表示,针对当今年轻中国游客,当地人从外貌上难以分辨其究竟是中國人還是南韓人。「為便利這些遊客,去年七月濟州政府率先在南韓實現公車票價可使用信用卡與支付寶支付。我們估計濟州島年度中國遊客量即將突破2016年的300萬人次。」

佔據濟州島外國遊客絕大多數的中國遊客,對濟州經濟的貢獻度顯然相當巨大。那麼,中國遊客是否真如一些韓媒所報導的擾亂了濟州島的文化?
中国游客引发的三类争议
中國遊客在濟州的爭議主要集中於三類:一是輕微違規,如交通與垃圾問題;二是賭場周邊的暴力、綁架、甚至殺人等重罪;三是免簽條件下的非法就業。
濟州土生土長的前濟州警察署長高基喆、現任南韓在野黨「國民力量」濟州道黨主席向德國之聲指出,若輕微犯罪未受處理,可能導致社會秩序惡化並引發更嚴重的犯罪,這正是所謂的「破窗理論」。他同時批評現行法律對外國遊客執法效力不足,例如中國遊客即使不繳納交通罰款,離境後仍能再次入境,無任何法律後果。

高基喆繼續解釋,近期在濟州賭場周邊發生的綁架、強盜、殺人等犯罪,屬於「舊式犯罪」。隨著人們使用信用卡取代現金,這類犯罪曾一度消失。然而最近因賭場而使舊時代犯罪死灰復燃,恐將引發濟州社會不安。此外,賭場周邊又可能衍生非法賭場、高利貸、暴力組織相關犯罪。
高又說明,非法居留則是另一問題;據估計,濟州有逾萬名中國非法勞工滯留,影響當地薪資結構。雖他們在農漁村成為勞動力補充,但也引發社會緊張。
韓中大學生的反應
關於賭場方面,濟州政府的賭場管理相關人士和濟州四家賭場相關人員向德國之聲都表示,賭場內部由中國人之間引發的問題,除了濟州市民無法進入賭場的問題外,還存在語言溝通障礙,因此賭場問題對濟州市民並無影響。
德国之声记者在9月12日和17日對濟州市的探訪中,看到大量中國團體遊客在努威馬魯街(Nuwemaru Street)購物,法輪功成員對其宣傳,未見到交通混亂或孩童隨地便溺的情況。然而,在濟州某酒店調查時,確實發現有些中國住客穿著「北京比基尼」式露肚子服飾與酒店庭園晾衣等。
一位就讀濟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向德國之聲透露:「來濟州觀光的中國遊客應尊重當地文化。如果他們不遵守交通規則或在道路上行為失當,可能對我們留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南韓是社會秩序穩定且享有自由的國家,遊客的不當行為恐將引發反中情緒。」

此外,身為濟州土生土長的濟州大學生李Nurim向德國之聲表示:「儘管特定景點的不禮貌行為減少,但今已轉變為廣泛區域偶發性發生,這些『廣泛區域』將可能正逐步走向『中國化』。隨著中國投資者開發濟州土地,當地已出現大量針對他們相關的超級市場與餐廳,這現象可能正催生濟州島的『中國化』趨勢。」
土地買賣與「中國化」疑慮
近年中國人購買濟州土地的議題備受關注。2024年濟州政府資料顯示,在濟州總面積1,850平方公里中,外國人持有僅佔2,179萬平方公尺——全島1.2%,其中中國人佔981萬平方公尺——全島總面積的0.5%,但在外國人持有部分中比例高達45.0%。
不過,一位濟州名士向德國之聲指出,媒體報導多有誇大。過去中國「綠地集團」雖曾計劃興建南韓首座國際營利醫院,但因居民反對「富人專屬設施」而流產,並非單純的排華情緒。
高基喆則補充,2017年「薩德報復」之前,中國資本曾推升濟州地價,但其後投資已趨停滯。
中央政府免簽新政
2024年9月29日起,南韓政府對中國團體遊客實施全境免簽政策,允許停留15天。觀光交流局長金洋甫對此分析,這將擴大濟州的潛在市場。中國遊客可能以濟州為起點轉往首爾或釜山,反之亦然。雖然部分人擔心犯罪率上升,但相對於南韓整體,濟州的問題尚未構成嚴重威脅。
一位濟州土生土長的濟州旅遊業從業者金泰成先生(化名)向德國之聲提醒:「我在濟州讀大學時與中國留學生交情甚篤。濟州街頭沒設垃圾桶,外國旅客不易適應而易被放大解讀;期待島民勿先入為主,也希望中國遊客在行前理解在地文化與規範,彼此的誤會與摩擦自可大幅降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