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社3月27日电】近日就探索宇宙诞生之谜的下一代对撞机获悉,预计中国政府将在年内最终决定建设周长约100公里的巨大圆形对撞机(CEPC)。它将超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圆形对撞机LHC(周长27公里),成为全球最大的对撞机。主导该计划的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高杰向共同社透露了该消息。

中国力争成为科技大国,正在强化太空科学与人工智能(AI)等领域。建设CEPC或旨在在欧美与日本一贯领先基本粒子物理学上也实现反超。

高杰3月上旬为出席在茨城县筑波市召开的对撞机相关会议而赴日。7日接受了在线采访。

高杰表示,希望把建设CEPC写入中国政府的中期经济目标“第十五个五年规划”(2026~2030年)中去,将为了获得政府的最终批准而竭尽全力,此事将在规划启动的明年之前定下来。如果最终敲定,将于2027年前后开始建设,2035年前后完工。

关于建设地点候选,高杰例举了长春、湖州、长沙等6处,但也表示还未敲定。他透露说,设想的项目费用为50亿美元,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

下一代对撞机的目的是判明把质量赋予万物的希格斯玻色子的性质。美国政府咨询委员会2023年末做出评估,认为将岩手和宫城两县的北上山地视为候选地的“国际直线对撞机”(ILC、全长约20公里)与欧洲的新型圆形对撞机(FCC、周长约91公里)这两个计划“最妥当”。然而巨额建设费成为两者的瓶颈,计划未得到进展。

高杰强调CEPC与ILC是互补关系,也期待日本的ILC得到实现,这些都是向全球研究人员开放的国际项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