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诊员、“躺平”博主、女电工:中国的新型劳动者
ISABELLE QIAN, BEN LAFFIN, AARON BYRD, QILAI SHEN

曾经的中国梦遵循着一个简单模式:迁往大城市、努力工作、买房安家。这个模式一度是发展可靠的引擎,但在2021年房地产市场崩盘引发持续经济下行后,它正逐渐瓦解。
如今,许多劳动者正脱离旧有体系,在中国的数字零工经济中开辟新职业,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定义工作的形态。
《纽约时报》报道了其中几位劳动者的故事:一位帮助他人应对中国公立医院繁琐流程的母亲;一位驾车穿梭于各城市、寻找性价比最高的宜居之地的生活方式博主;还有一位辞去办公室工作、成为持证电工的前零售经理。
他们的经历折射出重塑中国经济的几大深层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年轻人难以找到昔日大学毕业后常见的高薪办公室工作,部分人摒弃了不惜一切代价追求成功的压力,选择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与此同时,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蓝领工作正日益受到青睐。
这些转变正通过中国的互联网,以令人意外的方式展开。借助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各地劳动者紧跟网络潮流,进行自我投资,催生了新一代数字创业者——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赚钱谋生、构建职业道路。
杰西卡·王(音):医院陪诊员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艰难地应对复杂的公立医院体系,一个新兴的零工服务行业应运而生,为他们提供协助。
汤姆·贾(音):“躺平”博主
对许多中国年轻人而言,无情的成功压力让位于新的生活理念:“躺平”,也就是只做维持基本生活所需的最低工作。
雷·侯(音):“强记女工”电工
一家全女性维修机构正在挑战性别规范,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单身女性群体对居家安全与舒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