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分析聯合國會員投票傾向 與中國一致性高過美國 在2004年到2013年間,來自歐盟的會員國與中國投票一致的分數曾高達0.7,之後卻持續下跌到0.55至0.61之間。
粵語組製圖

歐洲暨全球經濟研究所「布魯蓋爾」(Bruegel)分析聯合國50多年來的全體投票行為,發現會員國多數較為傾中,當中包括歐洲,但習近平上台後來自歐盟的會員國與中國的一致性大減。

研究分別從言語(words)和行為(deeds)兩方面入手,前者主要是梳理中國的倡議在聯合國文件中被提及的次數,後者則統計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會員以來,聯合國5200次全體會員國投票行為與美、中立場的一致性。

報告指出,美中兩國在聯合國的投票中逾八成立場不同,而依據研究設計的指標計算分數後,各會員國與中國投票的一致性介於0.60.8之間,與美國的一致性則在0.20.5之間。

俄羅斯及「全球南方」133國組成的「77國集團」(G77)與中國立場的一致性,明顯高於全體平均數,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到2013年間,來自歐盟的會員國與中國投票一致的分數曾高達0.7,之後卻持續下跌到0.550.61之間,反映自習近平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後,歐盟的傾向開始與過去不同。此外,當美中兩國投票立場不同的時候,有八成情況顯示歐盟27個成員國中,多數都站在美國一邊;從收入高低更能反映聯合國會員對美、中立場的傾向,收入愈高的國家,投票傾向愈接近美國,相反則愈接近中國。

論述提及美國「不成比例地高」

另外,負責研究的3位學者觀察到,中國近5年積極提出全球性的倡議,「代表了中國外交政策從克制趨於強硬」;在中國各種倡議中,「一帶一路」在聯合國正式文件被引述近千次,不但遠超「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習近平自2021年起連續3年所提出的國際訴求,也超過了西方國家所提出的全球反恐論壇、移民問題全球契約等倡議。

研究還發現,中國倡議在聯合國文件中所引述的,幾乎都是自己提出來,自我中心的論述現象比其他國家鮮明;另一特殊現象是中國倡議的相關論述「不成比例地高度提到美國」,反映中國一直最在乎美國。

編輯:李向陽(台北) 網編:陳家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