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中國經濟改革要轉向消費 成為經濟主要動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朱民表示,2018年美國向中國加徵關稅,市場信心受挫,但其後企業開始出海,認為中國整體應對得不錯,當年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約5000億美元,現時仍可保持相若水平。
他在博鰲亞洲論壇一個分論壇上表示,現時美國再向中國加徵關稅帶來大挑戰,認為可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應對可能出現不可預期的外部強烈衝擊,為市場提供資金、信心。
朱民又認為,經濟改革要轉向消費,成為中國經濟主要動力,若要放棄5000億美元市場,就要促進消費。過往政府長期債券資金以投資為主,但今年中央將財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4%,開支花在社會保障、退休金、醫療保健等。中國服務消費未來可以擴大,包括開放電訊,教育,醫療行業等,期望引入全球資金。
出席同一場合的日本財務省前副大臣中尾武彥表示,亞洲不少國家都面對挑戰,包括中國房地產過度投資、基建投資有供應過剩問題,認為中國應該促進消費增長。至於日本的經濟實力下跌,但潛力仍大,因為服務業成本低。
他認為,美國針對移民及關稅的政策不能長期持續,因不利美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