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美國對華關稅減幅較預期高 業界:積壓天文數字訂單
中美經貿高層日前在瑞士日內瓦的貿易談判達成共識,雙方大幅降低關稅,有本港學者認為,談判結果比預期快,關稅削減幅度亦比預期大,美國股市反彈已反映有關情況。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分析,相信中美兩國貿易能夠重啟。他指,美國入口商早前預期特朗普上任總統後出現貿易戰,今年第一季大量進口中國貨品,但至今存貨量慢慢減少,美國物流公司、超市及售賣家電的店舖現有貨品差不多售罄,未來幾星期或會出現缺貨,或導致通脹上升,因此美國對恢復中國貿易有較大迫切性,削減關稅幅度亦比預期高。
麥萃才相信,未來一段時間相信是中國出貨高峰期,外界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五時花、六時變」,相信會把握90天較低的關稅率,盡可能出貨。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主席林宣武在同一節目表示,現時大家抱著謹慎態度,因為計及基本關稅率仍很高,會盡可能把積壓在內地及香港貨櫃先行出口。被問到現時積壓未出貨的訂單涉及多少,林宣武形容是天文數字,以他所認識的廠商,每人均積壓幾十個貨櫃以上。他又關注,由4月開始至今,很多前往美國的船期取消,相信船公司也要一至兩星期重新調配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