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文:香港商業房地產貸款信貸風險可控
金管局公布,第二季末銀行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為1.97%,與3月底的1.98%相約。總裁余偉文相信,有關比率仍然有上升壓力,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來自商業房地產信貸,但認為信貸風險可控。
他在《匯思》撰文指,香港銀行對本地地產發展及投資貸款的風險敞口,大部分是面向財務狀況相對良好的大型本地企業。至於本地中小型發展商及投資者的風險敞口,包括一些財政狀況較弱或資產負債比率較高的發展商及投資者,銀行早年已經採取信貸風險緩衝措施,有關貸款大部分均有抵押品。此外,銀行沒有對任何單一借貸人過度集中。
余偉文指,辦公室落成量上升令香港商用物業的價格和租金在上半年持續調整,過去數年的高利率環境加重商業房地產發展商及投資者的償債負擔。他強調,銀行會綜合考慮借款人的信貸需求、整體財務狀況及還款能力等一籃子因素,不會單純因為物業抵押品價值變化而調整額度,亦不會只因租金收入下跌而要求借款人即時還款。
他提到,近日有媒體關注商業房地產貸款的風險,並着眼於銀行在會計上計算的「預期信用損失」,相關計算方法只是利用模型設計作會計用途的表述,並不代表是壞帳。他指,銀行業特定分類貸款比率由2021年底的0.89%慢慢重返約2%的長期平均水平,但仍遠低於亞洲金融風暴後1999年的7.43%。
余偉文重申,香港銀行體系資本充裕、撥備充足和有良好的財務實力應對市場波動。在宏觀經濟環境仍存在挑戰下,近年銀行體系面對的信貸風險增加,但銀行的盈利模式不受影響。他又指,設立「壞帳銀行」是當銀行資產負債表出現嚴重問題時的非常之舉,完全不切合目前香港銀行的穩健經營、財務實力雄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