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量需要语言帮助的华人选民,美国社会各界提供的“中文选民手册”品质如何?

2024年11月22日,美国纽约市的洗衣房内,一名男子正在阅读中文报章。摄:Bing Guan/Reuters/达志影像

“他们说你示威一定要选举,我不知道,我从来没有参加过这些。”

10月底,纽约市一位华人居民来到布鲁克林班森贺社区(Bensonhurst)的总统大选投票服务点寻求帮助。她今年75岁,入籍20多年后,第一次意识到手中的选票是一枚可以争取权益的筹码。

这个站点是有负责分管该选区的民主党籍纽约州众议员威廉·寇顿(William Colton)办公室设立的,位置就在在布鲁克林25大道的地铁站处。自10月26日提前投票日开始,寇顿工作室就在这里“出摊”,帮助社区居民查询投票时间、地点,安排义工和车辆接送选民去相应的投票站。

这位75岁的老人之前已经在服务点义工帮助下注册过选票,但她不知道自己被注册在哪个投票站——她不会说英文,对投票的流程也缺乏了解。 这次是一位社区义工用私家车带她去往附近的投票站。大家在路上聊起来,都建议她去学英文,方便生活也方便投票。

“这么大年纪,哪会学得懂?”她笑着摇摇头。

义工不能帮她填写选票。尽管纽约州的选票上有候选人的中文名字,但她还是在车上一遍遍默念要投的人名,害怕忘记。义工教她:“(到时候)你说我要投寇顿——William Colton,还有一个投陈学理,他们就会帮你填写。”

虽然不熟悉投票程序,她很坚定自己的投票选择:“我不选民主党,我选共和党。”而帮助决定这个选择的信息,都是来自她身边社区居民的意见和义工的介绍。

终于,私家车停在投票站门前,义工把她交给投票站点的服务人员,并申请了语言服务。一位中文翻译带着她核实身份,指引她排队投票。

这次总统大选,像她这样在选举时需要语言帮助的选民还有很多。尽管在向纽约这样亚裔聚居的州和城市,地方当局都承诺在投票点提供多语言服务,事实上,并非所有人的要求都能被满足。根据亚裔权益组织亚裔美国人法律辩护和教育基金会 (AALDEF)在11月7日发布的一份针对全美十二个州亚裔选民的民调,15%的亚裔选民认为自己英语不够好或根本不会。74%人表示投票时需要译员帮助,但17%的人并没能获得这项服务;82%的人表示需要翻译选票,26%的人没有看到用母语书写的选票。

端传媒记者调查了一批美国华人聚居地区与城市的政府网站、候选人团队、地方媒体与非政府组织,试图了解美国社会各界如何动员需要语言帮助的华人选民参与选举:不同地区制作的中文选民手册、网站是否有质量优劣之分,如何将中文选举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受众处,而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又能否弥补政府的短板。

2024年11月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选举日当天,选民在一只猫旁边投票。摄:Quinn Glabicki/Reuters/达志影像

官方机构

由于美国各州的选举立法、规则存在差异,动员选民的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进行。联邦政府的网站上并没有太多针对选民、尤其是华裔选民的解释材料。在美国选举协助委员会(EAC)的官网eac.gov上,倒是可以找到一份中文选民登记申请表。这份登记表附有面向不同州居民的详尽填表说明,说明以简体字为主,但又混杂了不少繁体字。EAC还提供一份选民常见问题问答,以及一份包含近1300个美国选举术语的中文词典

EAC的另一个下属网站vote.gov可以选择中文界面。这个网站介绍一些关于如何投票的基本问题,但从一些语言细节来看,中文解释似乎是经由机器翻译而来,而且中文网页内提供的补充信息链接基本都会导向英语网页。

更多官方中文选举信息来自州、县一级的地方政府,尤其是华裔人口数量庞大的地区。端传媒记者检索了全美华裔人口最多的十个都会区所在州、县、城市的官方网站,发现这些地区提供的中文选举内容从信息量、实用性、翻译水平、获取难度上相差巨大。

做的最好的是华人数量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州务卿网站上有关于选举与投票基本信息的繁体中文网页,可以查看投票时间、地点、方式等,也可以登记选民信息、追踪邮寄选票下落,而且许多二、三级链接进入后依然是中文网页。此外,网站上还发布了一本144页的中文选民指南,其中有选举与投票的基本信息、候选人资料(仅全州共选的国会参议员),以及选举日诉诸公决的一系列州级议案的具体内容、正反方观点陈述与反驳。

华人数量最多的旧金山、洛杉矶和圣何塞三座城市都制作了内容丰富且各有特色的中文选民手册。洛杉矶的手册中还附有市级候选人和议案的视频介绍,虽然只有英语字幕,但一旁也附了视频内容的完整中译,议案甚至还附有真人朗读的中文语音版。圣何塞所在克拉拉县发布的选民手册图文并茂,连漫画内容也翻译成了中文。

图为加州克拉拉县中文选民手册中的漫画

旧金山选务处的中文网页详尽便捷,发布的中文选民手册也有一百多页,其中最大的地方特色是许多候选人为自己起的中文名——杨驰马(Matt Haney)、李明杰(Manuel Noris-Barrera)、司嘉怡(Catherine Stefani)、安世辉(Ahsha Safai)、李尔德(Danny Sauter)、马百乐(Bilal Mahmood)、潘正义(Dean Preston)等等。2003年,卡玛拉·哈里斯也正是在旧金山竞选地方检察长时,为自己取了“贺锦丽”这一中文名。

同样认真的是西雅图所在的华盛顿州和华人占比最高的夏威夷州。华盛顿州州务卿网站制作了两版中文选民手册,一本为全州通用,一本为西雅图所在金县专用,两者中都有全国级、州级候选人以及州级议案的详细介绍。此外,金县选举部又制作了西雅图市级选举和议案公投的手册。相较而言,金县的中文手册可以在县选举部的中文网站上找到,而要找到华盛顿州的手册则不容易:需要在州务卿的英语网站上点击一系列链接,在网站深处的文件列表中才能找到。

夏威夷的中文选举信息也分为州级和檀香山市级,两级政府都制作了中文网页和选民手册。檀香山市的手册主要是基本的投票信息,而夏威夷州的手册则是我们检视的这批中文选民手册中最为图文并茂的,包含了国家和州级所有候选人,以及州级和县级所有公投议案的信息。

图为夏威夷州中文选民手册中的一页

同样有大量华人居住的纽约市,提供的中文资料略有逊色。纽约州、市的选举委员会都只有机译的投票基本信息,关于本次大选的中文信息主要集中在纽约市竞选财务委员会(New York City Campaign Finance Board)下属的NYC Votes网站上。一方面,各级候选人和公投议案的信息都能在这里查到,使得这个网站相当于一本选民手册;但另一方面,网站的信息和翻译质量参差不齐,经常会遇到没有翻译、明显机译或没有信息的页面或段落。

图为NYC Votes网站上关于总统候选人的介绍。贺锦丽的名字没有翻译。两位候选人的资料、照片都缺失。此外,推举政党也有明显机译错误的痕迹——在纽约州的选票上,推举贺锦丽的除民主党外,还有“工薪家庭党”,而推举特朗普的除共和党外,还有“保守党”,但在这里被错译成“民主党人、工薪家庭”和“保守共和党人”。

波士顿和华盛顿特区的华裔选民能获取的官方中文选举信息更少。马萨诸塞州州务卿和华盛顿特区选举委员会各自制作了一份中文选民须知,前者主要关注该州诉诸公决的议案,而后者则只包含投票基本信息。但是,这两份文件各自隐藏在州务卿和选委会网站的深处,需要点很多链接才能找到,且网站本身也都没有翻译。

华人数量最多的十大都会区中,在官方选举资料方面投入最少的是芝加哥和休斯顿。端传媒记者只在芝加哥选举委员会和休斯顿所在的哈里斯县书记员网站上找到关于选举的基本中文信息,且这两个页面显然也是机译而来。我们没能检索到这两地发布过本次大选的中文选民手册,事实上,我们在伊利诺伊州、库克县和芝加哥市的网站上都没能找到哪怕英语版的选民手册。两位在芝加哥的受访者也表示,未曾收到过实体寄送的选举物料,反观在加州的受访者则表示,注册选民会收到加州政府寄来的选民手册。

候选人

在华人聚居的城市,一些候选人也会为自己制作中文版助选物料。在旧金山所处的加州国会第11选区,代表共和党挑战南希·佩洛西的华人二代移民楼成生(Bruce Lou)开设了一个中文竞选网站

行走在纽约布鲁克林华人聚居街区的街头,则可以看到好几位不同层级候选人的中英双语竞选标牌与海报,尤其是竞选州众议员的寇顿、郑永佳(Lester Chang,共和党)和竞选州参议员陈学理(Steve Chan,共和党)的广告。寇顿的幕僚长贺立宁博士(Dr. Larry He)告诉端传媒,寇顿办公室有专员翻译中文选举材料,通过邮寄、路边张贴等方式进行选票动员。

寇顿代表民主党,他在今年夏天曾积极参与该社区反对修建无家可归者庇护所的抗议活动。但在围绕相关事件建立的居民微信群里,居民几乎都支持特朗普。在选举日当天,寇顿来到社区投票站拉票,当被问到社区对特朗普的支持时,他表示不会干涉居民们在其他层面选举的投票意向。贺立宁也表示,不会将拉票内容发送到社区抗议的群里:“这些内容太政治性了,抗议是抗议,我们不想让社区分裂。”

但有时候,竞选对手之间的攻讦也会以双语进行。比如在10月13日,一代香港移民候选人陈学理在X(前推特)上发布了一张照片,上面是自己的竞选海报上被人贴上了中英双语的“中国共产党代理人”贴纸。陈学理暗示这是其竞选对手,也是该职位的在任者,一代台湾移民曲怡文(Iwen Chu)所为,并反唇相讥称对方为“我非常绝望的马克思主义者对手”。

媒体

在华裔人口众多的地区,除了官方机构和候选人外,一些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也在从事针对华裔选民的选举动员工作。

CalMatters是一家加州非营利新闻机构,主要报道当地政治相关议题。选前该机构推出线上选民指南,包含中、英、韩、西班牙语。今年大选前,他们发布了一份中文版的选民指南,内容涉及基本投票信息、总统和国会候选人介绍等。但是这份中文指南也是由机译而成,经常会出现语义不通的中文。

只需将网页下拉一点,就会看到网站搜索栏上写着「查找您当地的比赛」。这里的“比赛”一词是“Race”的错译,这句话的正确翻译应为「查找您所在地正在进行的选举」。

类似的语义不通之处还有很多,尤其当文中出现链接时,链接内文字的翻译和整句话就衔接不上。例如,将网页再下拉一些,就会看到「常见问题」栏里写道:

「2021 年法律规定, 邮寄投票 每位活跃的登记选民都享有永久的投票权。国务卿是 追踪有多少人被退回。」

不仅链接内外的内容之间缺乏动词,Secretary of State(州务卿办公室)也被错误翻译成了“国务卿”——美国外交事务负责人。

更不要说“vote in-person”——“亲临投票”,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对照。

作为新闻机构,CalMatters对多语言文章并不陌生。2022年他们首次推出西班牙语版投票指南,今年又推出了中文和韩文的翻译版本。据CalMatters项目负责人萨普娜·萨塔科潘(Sapna Satagopan)介绍,大部分译文是通过与翻译平台PressReader的合作,之后由团队内部再进行审核。

CalMatters日常涉及拉丁裔居民的报道也会被翻译成西班牙语,萨塔科潘表示,这些文章的译者一般是团队记者,而在翻译过程中会考虑到拉丁裔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本身的特点,从而缩短文章的长度。

对于选民指南和其他文章翻译,萨塔科潘表示,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来看,最大的问题的不是翻译过程,而是如何触达需要选举指南的选民。英文选举指南能达到几千次的阅读量,而其他语言的指南由于无法设置相应的搜索引擎优化(SEO)关键词,往往阅览量不高,这也让这位负责人不知道如何进行之后的多语言项目。

旧金山的Misson Local是一家本地线上新闻媒体。10月初,他们印发了一万份包含旧金山地方选举指南的中文报纸,动用各种交通工具,在旧金山市区内投放。投放地点不仅包括各个市议员选区,也包括唐人街、华人基督教会、华人游乐场等华裔选民经常光顾的地点。

整个选举指南的翻译过程都由双语记者完成,端传媒记者几乎没有在这份指南中发现语义不通的译文。一些术语的翻译既符合中文语境,又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如:「endorsement – 背书」、「reach – 打个招呼」、「vying – 角逐」。

在这个大选季,Misson Local上几乎所有几乎所有涉及本地竞选和政治事件的采访都附有中文版,大多由华语记者翻译而成。因此,其「竞选面板主页」上的内容十分丰富,筹款、「候选人背书」、「竞选活动」等各个板块下都可以读到符合中文母语者习惯的信息与报道。

比如,早在2024年2月候选人宣布参选后,Misson Local就举办了「和候选人见面」系列,并把所有选民向他们提出的问题都翻译成中文。

聚焦纽约地区、专注移民议题的非盈利新闻机构Documented,在大选前后也做了一些针对华人群体的中文报道。作为纽约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性新闻媒体,Documented使用英语、西班牙语、中文、海地克里奥尔语进行报道,发布了许多指南式和解释性稿件,希望将政党政策、选民登记及投票流程更好地告知公众。

Documented的中文社区记者许可(April Xu)深耕纽约华人社区多年。她介绍说,Documented中文内容的主要推广渠道是微信公众号“纽约移民记事网”,因为微信是纽约华人使用最广的社交媒体。平日里,公众号的主要内容是文化活动、教育资讯等社区动态,也有法律服务、经济援助等实用信息。许可在布鲁克林、皇后区等多个华人社区群里,会每周将资源汇总的推文转发到社群中。

许可认为,移民们其实关心的议题集中在治安、移民政策、教育等等几个方面,不过不同族裔各有侧重。Documented会根据不同族裔的最关切议题,选择性编译一篇内容。根据Documented在大选年前进行了读者问卷调查,中文读者最关心纽约市的公共负担政策、庇护政策等内容。因此,许可与其他记者推出了《美国大选将如何影响“公共负担”政策以及有关的五个误区 》《寻求庇护者非法且带来犯罪?听听专家怎么说》等内容,并编译成中文。“我们同事写特朗普赢得大选对美墨边境意味着什么,其实有四五篇文章,但是考虑到华人最关注的问题,我只编译了一篇内容,因为一些其他政策加勒比地区的移民更关心。“许可边说,边发来一篇《特朗普若赢得大选,对美墨边境意味着什么?》的稿件。

华人社区投票动员则是许可为大选做出的中文独家报道。因为布鲁克林86街抗议等事件爆发,华人们更意识到投票的重要性,Documented也报道了社区组织和亚裔社团为登记新选民做出的努力。

而Documented编辑部将《2024年选举纽约投票终极指南》编译成了四种语言。这是他们与纽约另一家本地媒体Epicenter NYC的合作。

许可说,分配到亚裔社区的资源总体还是比较有限,各个华人社区组织和华语媒体触及到的人数还是有限,而且华人群体的居住范围也越来越分散,这给动员选民参与投票带来比较大的困难。

许可还说到市政府在投票时提供的翻译不够准确,在社区会议上做的翻译内容不尽人意。“不光是投票系统来,法院系统提供翻译人手也不足,翻译质量不佳,这给社区成员参与投票、进行法律诉讼都带来麻烦。”

相比之下,《世界日报》《星岛日报》这样本地华文媒体更侧重于每日突发新闻,因此,他们并不会像Documented一样提供“指南性”手册,而是通过报道社区会议和民调数据,将投票信息融入文章中。如《AAPI选民崛起 成为影响选举关键》和《贺锦丽-华兹华裔助选团举行启动会议孟昭文等人出席》等稿件,都是通过具体事件强调华人选民参与投票的议题。

2024年5月3日,中国回族穆斯林移民在纽约法拉盛的公寓里温习美国驾驶执照的考试内容。 摄:Serkan Gurbuz/AP/达志影像

非政府组织

华人权益促进会(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在旧金山成立已有55年,历史上,该组织曾推动旧金山市在选举中使用英中双语选票。今年9月,他们推出了一份华人选民指南。但不同于政府机构和媒体发布的中立性质的指南,CAA的指南中就公投议案该如何投票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CAA 社区安全与政策经理阮氏儿(Nhi Nguyen)解释说,对某项决议的表态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由团队内部的律师、政策分析师进行评估,同时公民参与事务小组和草根志愿团队也会听取当地社区居民的意见。

比如,对于此次在加州很受关注的36号提案。这项提案的诉求是将原本列为轻罪的一些毒品和盗窃犯罪改为重罪并加重惩罚。CAA给出了反对建议,但在解释文字的开头仍然回应了华人社区对治安现状的关切:“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安心的上学及我们的长辈能够无忧无虑地去公园散步。”

阮氏儿介绍道,对于背书政策与否,CAA主要从种族公平的角度出发,但也会进行多方面评估。“即使某个提案的初衷是好的,如果我们发现它可能带来负面后果,我们也会将其标记出来。比如36号提案的通过可能会剥夺许多支持就业、住房和治疗的项目的资金,因此我们无法支持像36号提案这样可能对社区带来重大负面影响的提案。”

不过,CAA对于36号提案的反对背书似乎并没有改变华人社区的看法,至少没有改变公投结果。该议案最后以68%的支持率高票通过。《世界日报》以《加州36号提案高票通过华人维权团体扬眉吐气》为题报道此事,而一些关注加州本地生活资讯的微信公众号则直接在标题中欢呼《零元购免罪时代结束!加州36号提案,正式通过啦》。

社区参与项目经理文思(Crystal Van)表示,在选前举办投票工坊时,华人社群对这一提案的理解深受网络信息以及对社区安全的体感影响。

“归根结底,我们需要问社区:你们的想法来源于哪里?为什么会抱有这些想法?试图理解这些确认性偏差或信息来源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们从哪里获取信息。毕竟,如果你观察美国的主流媒体,会发现社区的感知和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这些问题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文思解释道。

芝加哥华埠更好团结联盟(Coalition for a Better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组织的活动。受访者提供

在稳定的蓝墙芝加哥,当地公益组织制作的选民手册主要受众是年纪较大,看不懂简体字和英文的移民老人。

芝加哥华埠更好团结联盟(Coalition for a Better Chinese American Community)的公民参与高级经理萧涌刚介绍,他们自2020年起,一直有印制华语选民手册的传统,今年也不例外。

因为很清楚手册的受众,这份18页的紫色封皮手册有许多具有针对性的地方。

比如在扉页上很清楚的写着投票日期——11月5日星期二,萧涌刚说,这是因为很多老人都不知道投票的日期是什么时候。

内容选择上,也根据与当地居民的相关性作出取舍。在芝加哥唐人街所在的库克县今年的14场大大小小的选举中,CBCAC只编撰了总统大选、议员和教育委员会的选举。同时,针对总统大选,还加入了两方阵营候选人的背景和8项政见介绍。

相比芝加哥论坛报所做的英文版《伊利诺伊投票指南》,CBCAC的这份更像是对政治完全不了解的居民的一份初级工具书。

萧涌刚介绍道,这份手册在机构线下敲门拜票、日常举办讲座时都会分发,在库克县当地的华人超市、图书馆和市议会等场所也有二维码和纸质版。目前印刷的600份册子只剩下100份。

在初选时,萧涌刚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刚在微信群里发完一份投票指南,就有人发信息问:“投票地点在哪里啊?”他自己进行社区动员时,常感觉对于华人社区里年长的群体,更好的触达方式是一对一当面对话交流,而非传递一份电子版或纸质版的手册。尽管如此,对于这样一个体量不大的非政府公益组织来说,线上手册能够实现更广泛的传播目标,而实体手册则给老人们一个“回去慢慢翻阅的机会”。

十月中旬,一位80多岁的婆婆过来请办公室工作人员读信,萧涌刚知道她是公民后,给了她一本手册拿回去看。几天之后,老人拿着册子回来,上面有星星点点的标注。

“她告诉我她每一页都看了,每一项都看了,虽然教育委员会那一部分还是不清楚,但是她问我,如果只选总统,选票还作数吗,”萧涌刚回答道,“哪怕只选一项,选票都有效的。”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