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位美国教宗:反MAGA的良十四世,比方济各更“左”吗?|Whatsnew
“在美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下降之前,不会有美国教宗产生。”

新闻采编需要资源投入,你正在阅读的即时新闻能够免费开放给公众,全因有会员订阅支持。你可以选择月付畅读,也可以订阅端x华尔街日报双会籍;如果你是学生、教师,更可以享受优惠。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选择适合你的订阅方案,支持我们继续推出优秀报道。
罗马时间5月8日下午6时9分,梵蒂冈西斯廷小堂的烟囱升起白烟。约一小时后,罗马教廷正式公布,原籍美国的罗伯·方济各·普雷沃斯特(Robert Francis Prevost)枢机成为教宗,称号为良十四世(Leo XIV)。
普雷沃斯特于1955年出生于芝加哥,父亲有法国和意大利血统,母亲则是西班牙裔。在奥斯定会属校接受高中及大学教育后,他在1978年加入该会。他在道明会属下的宗座圣多玛斯大学修读教会法,取得博士学位。
普雷沃斯特于1982年被祝圣为神父。完成培育后,他自1985年起被派往秘鲁从事牧民工作,直至1998年为止。
他做过最基层的本堂神父,也担任过教区行政职务、教会法庭(主要审理婚姻案件)法官、修院教授,以及奥斯定会培育修士的职务。其间,他仅在1987至1988年期间短暂返美任职。1998年,他当选为奥斯定会芝加哥省(总会之下的第一级分支)会长。不久后的2001年,他又当选为奥斯定会总会长,并连任两届,直至2013年卸任。此后,普雷沃斯特返回芝加哥会省。
2014年,普雷沃斯特获已故教宗方济各委任,代行秘鲁奇克拉约主教的职务,并于次年获正式任命。
同在2015年,他也归化为秘鲁公民。有分析指出,方济各任命普罗沃斯特为奇克拉约主教,背景是秘鲁主教中,偏向解放神学的“左翼”和倾向于主业会(Opus Dei)的右翼之间,长期存在分裂。在此背景下,普罗沃斯特作为“中道”发挥影响,受到主教同仁的信任,在2018至2023年担任秘鲁主教团的常任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
2023年1月,普雷沃斯特卸任奇克拉约主教,获册为枢机,转任教廷主教部部长和拉丁美洲委员会主席。主教部主管全球主教的委任,在人事问题上有相当大的权力。获得这项任命,显示他深受方济各信任。
方济各还在同年2月委任他为福音传播部初传福音及新建地方教会部门、信理部(负责教义问题)、东方教会部(负责东方礼天主教会)、奉献生活及使徒团体部(负责修会事务)和文化与教育部委员,4月又委任他为立法条文部(负责解释教会法条文)委员。2025年2月,病中的方济各将普雷沃斯特提升为主教级(即最高级)的枢机。
普雷沃斯特之前并不常在公众视野出现。对他的思想和风格,外界所知不多。
2025年2月4日,他曾在自己的X账号转发文章,公开批评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和副总统万斯为此作出的神学辩护。2024年11月,他也在一场由古巴、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驻教廷使馆合办的研讨会上,公开表达了对气候变化(特别是其对贫穷国家影响)的关注,呼吁采取积极行动。
对性伦理和教会内部的礼仪、祝圣女执事等项目上,他的立场则比较模糊。2023年10月,面对《恳求的信心》(Fiducia supplicans)声明所引发的“是否应祝福同性伴侣”的问题中,在教廷担任要职的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是表示各地主教有权利分辨地方的处境。更早前的2012年,《纽约时报》则报导他表达了对一些西方媒体的不满,指其宣扬“同性恋生活方式”(Homosexual lifestyle)和“同性伴侣及其领养子女组成的另类家庭”(alternative families comprised of same-sex partners and their adopted children)。
良十四世是第一位美国教宗。此前,美国身份长期被视为阻碍潜在教宗当选的负面因素。
近期被特朗普委任为“白宫宗教自由委员会”委员的罗伯·巴伦(Robert Barron)主教引用了已故的芝加哥总主教方济各·乔治(Francis Cardinal George)枢机的一句话。这句话认为,在美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下降之前,不会有美国教宗产生;其背后的理据是,如果美国在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领导世界,人们不会希望美国人同时领导宗教。
在此背景下,枢机团为何选择了一位美国教宗,目前尚未可知。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教宗的牧职生涯中,只有很少的时光在美国度过。
而作为秘鲁公民的他,也完全可以被认为是第二位拉丁美洲教宗,反映出同方济各的某种延续。
新教宗也是第一位奥斯定会士教宗。从罪恶生活中浪子回头,著有《天主之城》(De Civitate Dei,上帝之城)的圣奥斯定(St Augustine of Hippo,即奥古斯丁)被奉为该会会祖。
这个修会最著名的(前)弟兄应当是发起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奥斯定会的神恩(charism)中的确包括学术研究,这也是良十四世和路德共享的背景。作为一个托钵修会,奥斯定会不像方济会一样强调个人贫穷,而是要求财产的共享,凡物皆付诸公用。良十四世的一位神职旧友表示,相信新教宗会延续前任方济各对社会正义的关怀,以及教会同贫穷人的连接——这背后有奥斯定会的影子。
良十四世对社会正义的关注,从其称号上能看出端倪。近代教宗在选择称号时,往往会借此传达与同名教宗的某些延续性。良十三世在1878年到1903年间担任教宗。他发表了著名的《新事》(Rerum novarum)通谕,讨论工人和资本的关系,呼吁维护工人的权利。这份文件拒绝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拒斥不受限制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正是由此开始,天主教会讨论政治、经济生活问题的“社会训导”成为了一个专门的领域,开启了当代教会的公共参与。
不过,良十三世的遗产也包括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及呼吁向中世纪多玛斯主义(Thomism)复归。后者极为严整的哲学体系,是教会在性伦理、宗教在公共生活中角色等问题上立场的基础,而这些立场常被外界视为“保守”。基于新教宗的学者身份,以及良十三世的思想背景,将他完全当作方济各的简单延续,恐怕也为时尚早。
新教宗良十四世在按照传统降福“罗马城和全世界”(Urbi et Orbi)时致辞,呼吁教会要成为“一个永远寻求和平、永远寻求爱德、永远设法成为尤其关怀受苦人的教会”。
包括其母邦美国的总统特朗普在内,世界不少国家的元首已向新教宗致贺。
如无意外,这位59岁的新教宗面前还有着漫长的牧职生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拷贝,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