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复制726第一波罢免投票的战果,七位蓝委全数保住职位,宣告公民团体发起的全台罢免行动全面失利。

2025年8月23日,台中,一个罢团举行的开票活动,支持者在现场等待。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前所未见的“大罢免”浪潮于23日举行第二波投票,针对新北市、台中市、新竹县、南投县四地合共七名国民党立法委员的罢免案进行投票;“核三重启”公民投票也在全台同步进行。最终,蓝营复制726第一波罢免投票的战果,七位蓝委全数保住职位,宣告公民团体发起的全台罢免行动全面失利。

至于台湾民众党立法院党团发起的“核三重启公投”,本次公投主文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发电厂经主管机关同意确认无安全疑虑后,继续运转?”晚间近八时结果出炉,同意票434万1432张,不同意票151万1693张,投票率29.53%,同意票占投票权人总数21.7%,同意票虽多于不同意票,但未达四分之一通过门槛的500万票,公投结果为不通过。

针对罢免案与核三重启公投的结果,总统赖清德在晚间7时10分发表公开谈话表示,本次选举是台湾人民再一次透过民主机制展现公民意志,政府将尊重结果,并持续推动改革与沟通。

对于罢免案后的政治情势,赖清德指出行政院长卓荣泰曾向他多次请辞,但考量台美谈判、灾后复原、预算审议等关键任务,希望卓院长继续留任。他也宣布将启动四项施政调整:包括内阁人事重整、施政优先顺序调整、强化行政立法互动、及健全财政体质,并将民生、经济、弱势与青年列为施政重点。

第二波罢免投票,七蓝委安全下庄

台湾在7月26日进行第一轮大罢免投票,针对24席国民党籍立委加新竹市长高虹安的去留进行投票表决,前次整体平均投票率突破55%,其中花莲县区域立委傅崐萁更冲破六成,创罢免案投票率历史纪录。

但8月23日进行第二轮罢免投票,平均投票率不到五成,低于第一波投票。傍晚6时,七名蓝委罢免案开票结果呈现不同意票大于同意票,七蓝委陆续自行宣布此次罢免行动成功保住职位。

新北市新店区立委罗明才以“823光荣战役”形容这场罢免选举,强调选民最终以“9局下半7比0完封”的姿态,支持他继续任职。他指出,这是他从政以来第十次选举,批评罢免选举是“大恶罢”,造成社会撕裂,耗费十多亿元公帑,质疑“对得起民脂民膏吗?”他强调,罢免结束后应回归正轨,优先处理人民关切的议题,包括还税于民与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

南投县区域立委马文君也批评罢免选举“劳民伤财”,呼吁罢免过后台湾应“放下对立”,让台湾社会回归理性讨论,推动进步。针对行政院改组,她认为目前只是“小改组”,未能真正落实专业与民意,呼吁政府应“大破大立”,广纳各方意见。

立法院副院长、台中市立委江启臣表示,这次罢免投票结果,民意已经清楚表达,希望台湾回归安定与和谐。他也呼吁执政党正视民意,认真反省施政问题,并考虑召开国是会议。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发表谈话,表示本次罢免结果非政党胜利,而是“人民的声音战胜权力的傲慢”。他认为,“726”与“823”两波行动是人民对执政权力的直接回应,批评赖清德总统就任以来国政施政停滞,社会对立加剧,产业前景不明,形容这段期间为“空转内耗”。

朱立伦并要求执政党面对近期绿电与司法案件争议,成立跨党派调查机制。同时呼吁尊重国会多数,停止“政治收押”与“仇恨动员”等政治操作。

朱立伦并于谈话中正式宣布交棒,请台中市长卢秀燕接任党主席职务,他表示,卢秀燕是国民党此刻所需的稳定力量,将带领政党面对2026与2028年选举挑战。他也强调,即使卸任党主席,仍将持续参与党务与选战规划,协助青年团队推动改革,并支持新任党主席领导国民党重返执政。

核三公投遭否决,投票率近年新低

至于民众党发起的“核三重启”公投,虽然同意票大于不同意票,但同意票约430万票,未达25%门槛(500万523张),该案遭否决。

其中,中选会数据显示,核三厂所在地恒春投票率27%,6761张有效票数中,不同意票2658张,同意票4103票,同意票率为16.42%。

在公投结果出炉后,民众党主席黄国昌表示,本次核三重启公投案与2018年“以核养绿”公投相比,当时的投票率因绑大选投票率达54.8%,这一次没有绑大选,但是投同意票的,远远高过不同意票三倍;其中,在核三厂所在的屏东县,同意票高过不同意票,亦展现出地方的民意,并非如绿营所说的不尊重屏东的民意。

不过,关注台湾核能发展数十年的公民团体“全国废核行动平台”则观察,2017年公投法修法后,台湾进入“大公投时代”,两次大型公投各有51%、41%的投票率,但本次核三重启公投不超过30%,是公投法门槛放宽后,15案中的最低投票率;甚至比过往“鸟笼公投”时代的四案投票率还低,名列史上第三低的投票率。

2025年8月20日,屏东恒春,第三核能发电厂。摄:陈焯煇/端传媒

平台也批评,将位于屏东的核三是否重启,交付全国投票决定,对于屏东县民并不公平,也违反正义。且在支持核三重启方的大力动员下,全台湾仍有少数地区不同意票数高于同意,分别是高树、九如、新园、崁顶、南州、林边、万峦等七乡镇,全部位于屏东,由此可见屏东乡亲对于这次公投仍有诸多不认同。

此外,平台也指出,由于本次公投为立法院匆促发起,成案时间短,社会该有的讨论与资讯不足,假资讯频传;有非常多反核的支持者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程序不正义、实质不正义甚至毫无正当性的公投,因此以拒绝投票表达不满,不愿随政治起舞,也是导致投票率低的原因之一。

面对核三重启公投未通过,赖清德则回应,核能安全属于科学问题,不应以一场公投即断定结果,且依今年5月修正通过的《核子反应器设施管制法》(简称《核管法》),核电重启需符合“两个必须”的法定程序:第一,原能会(核安会)需订定安全审查办法;第二,台电须依该办法进行自主安全检查。

但赖清德也强调,政府将请核安会广纳各界意见,尽速完成审查办法,同时要求台电在法规公告后即启动自我检查,并定期向社会报告进度与风险。若检查结果符合标准,将依法送交核安会审议。

2025年8月23日,新北市,中元普渡期间,信众在票站外拜祭。摄:陈焯煇/端传媒

学者分析赖清德回应仍缺具体解方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张峻豪对端传媒分析,大罢免第二轮投票后,从赖清德的发言中可看出,民进党再次把大罢免行动“定调为公民行动”,此举在政治操作与社会观感上具有争议。原因是,罢免行动虽由公民团体主动发起,但在行动发展过程中,民进党团立院总召柯建铭却在媒体发问之下回应大罢免发起人“不是我是谁呢?”后续始终与公民团体保持暧昧关系,既未公开全面拥抱,也未划清界线。此种态度,可能加剧基层公民参与者的挫折感,也可能影响民进党与地方公民团体的关系。

此外,张峻豪指出,赖清德在回应中虽强调施政调整与内阁重整,但对于立法院内部朝野对峙状况,仍缺乏具体解方。他提出,目前尚未见赖政府主动提出召开国是会议、重新协商朝野总召或纳入在野人选组阁等具体机制。行政团队是否真正打开决策圈,仍待观察。

在内阁改组部分,张峻豪亦质疑,日前传出前内政部长徐国勇将接任民进党秘书长,此举是否代表赖清德在压力下进一步紧缩用人圈、选择更信任的旧班底,而非扩大纳入多元声音,恐让外界解读为政治空间收缩。

2025年8月23日,台中,国民党立委江启臣在办事处感谢支持者。摄:陈焯煇/端传媒

对于在野党的反应,张峻豪对国民党宣布由卢秀燕接任党主席表达惊讶。他指出,卢秀燕是否事先知情仍不明朗,且本次罢免案集中于蓝营优势选区,是否能被视为“在野胜利”仍待评估。另方面,民众党与黄国昌于核三公投拿下超过400万张同意票,远高于过往核四公投票数,突显其政治动员能量。

最后,张峻豪提醒,台湾社会对于核能议题的态度高度与政治立场连结,民众不见得透过此次公投表达对核能本身的支持或反对。若民进党长期将“废核”视为神主牌,其政策包袱与民意落差将更为复杂,后续如何处理能源转型与社会沟通,将成为检视执政诚意与治理能力的指标。

(实习记者林佳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