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為「補償」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損失濕地,政府設立37公頃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今日(11月9日)起向公眾開放,共分為農業區(11公頃)、生態區(21公頃)及訪客區(5公頃)三個區域,並設有觀鳥屋、休憩亭和戶外教室。出席開幕禮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盼不同持份者「睇到今日呢個公園嘅成功落實,係俾到大家更加多信心,做北部都會區發展同時一定可以做到城鄉共融。」開幕禮前,有古洞北村民遞信,要求妥善安置,包括集體安置至上水的彩石邨。

無標題

古洞北村民遞信請願 盼集體安置至彩石邨

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工程,共造成5.8公頃濕地損失。作為「補償」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今日(11月9日)舉行開幕禮,,開幕前場外有「古洞北受新發展影響村民聯盟」成員向甯漢豪遞交請願信,盼特首親自協調古洞村清拆安置問題,妥善安置並安排彩石邨為集體安置村民的暫住單位。

甯漢豪致辭時表示,多年前開始古洞北及粉嶺北發展工作,指最初有很多質疑及反對聲音,質疑政府能否發展中做好保育。她感謝一直堅持的同事,形容土拓署及漁護署為「夢幻組合」,以獲今日成果,「土拓署工程師本嚟都周身刀㗎啦,而家啲刀再利啲㖭,識得創造啲生境出嚟」。甯漢豪指塱原濕地面積增加約8公頃,吸引不少瀕危物種,包括禾花雀(黃胸鵐)等。此外,農業區建設了1.9公里灌溉水道、留宿及儲物設施,形容受發展影響農戶「可以返番嚟做好耕耘工作。」

無標題

謝展寰指公園取得保育成果 極危黃胸鵐三年內增兩倍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公園保育意義非凡,指塱原位於雙魚河及石上河之間,土地肥沃及水源充足,為農民種植水稻的理想地點。此外,淡水濕地亦是水鳥及兩棲動物重要的覓食、棲息和繁殖地,自2019年起,極度瀕危黃胸鵐三年內由增加兩倍;2021年亦首次發現黑翅長腳鷸;瀕危黑面琵鷺3年內上升數倍至40多隻;本港亦首次發現澳南沙錐以及淺色斜痣蜻等物種。

無標題

漁護署今日亦舉行了傳媒導賞,其中公園內農業區的農地現時有30多戶農民租用,其中將有2.5公頃的稻米田。漁護署代表指,現時農田租金為每年每一斗種840元,除了水稻灌溉系統,亦為農民提供年租約1,700元的小屋作倉庫、水泵、電箱等。農業區亦將以生態友善方式耕作,農民會使用天然肥料、殺蟲劑及殺草劑,合適作物包括稻米、茨菰、馬蹄、蘿蔔、荷花等。

無標題

訪客遊覽的路線方面,主要沿新生境包括蘆葦床、稻米田、淺水池、通菜田、西洋菜田等,訪客亦可在觀鳥屋、濕地廣場、休憩亭及塱原廣場欣賞自然環境。漁護署代表提到,三個區域之間會以閘門及護欄分隔,以保護生態核心區及農耕區,有需要時亦會限制人流。

無標題

無標題

塱原自然生態公園今明兩日舉行開幕同樂日,活動包括深度遊、農墟、攤位遊戲、藝術手作工作坊和音樂表演,免費入場。同樂日設有免費穿梭巴士往來粉嶺港鐵站。公園開放時間為星期一、星期三至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五時,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