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本港三間專營巴士公司申請加價,城巴提出加價9.5% 九巴及大嶼山巴士則申請加價6.5%。對於城巴加幅高達9.5%,城巴高級企業傳訊及市務經理曾安廸認為不是開天殺價,指城巴過去15年只曾四度申請加價,2009至2018年間更完全沒有調整票價,令票價滯後已蝕足6年,認為今次加價屬市民可負擔水平。曾安廸又以港人常到的日本為例子,指現時乘坐10號路線從堅尼地城到北角碼頭為4.4元,加價9.5%後仍不足5元:「大家去日本玩,搭一程車、搭一個站都200円,都已經超過10蚊。」

城巴代表
曾安廸(右)資料圖片

繼去年6月中後,三間專營巴士公司再次申請加價,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明日將討論。曾安廸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城巴過去六年均「蝕緊錢」,去年虧損額即使收窄,但仍虧損達5,000萬元,需要透過票務調整作彌補:「始終一間公司長貧難顧,唔可能每年都繼續蝕錢。」

被問到加價的理據,曾安廸稱城巴在參看財政狀況,包括工資、燃油成本上升壓力後,遂決定調整票價,而對上一次加價已是一年前。他指今次加價如獲批准,亦要在明年第一季才落實,屆時距離對上一次加價已是一年半。曾安廸表示,工資成本佔城巴總成本六成,如要為員士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便要作相應調整票價。

城巴:過去15年只曾四度申請加價 指即使加價後仍落後通漲

當局表示會考慮自上次調整票價後的營運成本、收益變動、未來成本收益回報預測、巴士公司需要得到的合理回報率,及市民接受程度、負擔能力、服務質量,及可依據的票價調整方程式下的運算結果,以決定是否批准加價。

主持質疑運算方程式結果為3.63%,與城巴申請的加幅9.5%有距離,曾安廸稱城巴過去15年只曾四度申請加價,在2009至2018年更完全沒有調整票價,而過去15年的通漲為50%,但車費只調整了24.9%:「足足落後咗通漲25%,今天的票價即使加咗9.5%,落後情況都超過10%」他指城巴自2018年開始蝕錢,6年間更虧損6億,而運算方程式沒有參考過往的票價調整。

9304
資料圖片

客量回升卻蝕錢 城巴否認經營不善

談到市民的接受程度,曾安廸稱城巴現時的平均票價為8.1元,加價後仍不足9元,認為屬於可負擔。他舉例稱,現時乘坐10號路線從堅尼地城到北角碼頭為4.4元,在加價9.5%後仍不足5元:「大家去日本玩,搭一程車、搭一個站都200円,都已經超過10蚊。」

對於三間專營巴士公司客量回升,卻僅得城巴蝕錢,被質疑經營不善。曾安廸表明不同意,城巴去年每公里的營運成本已下降5.2%,重申蝕錢因涉及基數問題,以堅尼地城到北角碼頭為例,同一路線在九龍的價格或為7元,唯有透過票價調整解決滯後情況。曾安廸強調不是開天殺價,城巴是按財務狀況計算:「加咗9.5%之後,我哋都係落後緊通漲,都係仲平過前15年前。」

無標題
簡學悕(資料圖片)

九巴申請加價6.5% 稱已平衡財務、市民可接受程度

至於九巴就申請加價6.5%。九巴傳訊及公共事務部主管簡學悕在同一節目表示,考慮到營運狀況、客量變化後作申請。他強調九巴申請加價,已平衡財務可持續需要及市民可接受能力的程度。

簡學悕提到,九巴同面對經營成本上升,而員工開支、燃油價格及車隊折舊已佔近九成的經營成本,當中員工開支佔六成,而自2017年起已上升兩成多。他表示,九巴客量目前只恢復疫情前九成,並已投放資源到新發展區,包括未有鐵路覆蓋的地方,透過加強服務吸引乘客,並提供轉乘優惠及月票「留住佢哋坐巴士」。

九巴指過去8年只曾兩度加價 員工薪金升幅達兩成

九巴對上一次申請加價8.5%,當局最後只批准加幅為3.9%,簡學悕認為,當局可以再次動用「專營巴士豁免隧道費基金」紓緩部分加幅。主持亦質疑運算方程式結果為3.63%,但九巴申請加幅卻達6.5%,簡學悕認為,九巴過去8年只曾兩度加價,自2017年起計算的票價升幅僅10%,而員工薪金累計升幅達22%,消費物價指數為13.8%,認為在面對成本上升下有必要加價。

主持關注九巴去年税後盈利為2,020萬元,在賺錢的情況下仍申請加價是否合理。簡學悕則稱,九巴在前年仍然錄得虧損,但票務收入佔盈利比率非常低:「可能多咗一、兩個颱風呀,其實嗰2,000幾萬可能就會歸零。」他最後重申,營運巴士服務需要資金作長遠投資,當中包括提升設備,才能令業務可持續發展。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