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終出爐 楊潤雄指遲交對業界「無乜影響」
(獨媒報導)文體旅局負責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在施政報告被點名未有如期發表,「功課」今午終於交出,稱目標是令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發展方向之一是培養熟悉中華傳統文化的人才,以及配合「愛國主義教育」。當局又稱目標是10年後文創產業增加價值增至逾2,000億元,就業人數達26萬人。
至於《藍圖》遲遲未公布的原因是什麼?文體旅局長楊潤雄稱每次與業界傾談時都有「得著」和「新諗法」,作出了多次修訂,「來來回回要咗啲時間」,他強調推出時間對業界影響微,「其實我可以話畀大家聽係無乜影響㗎」,更指現時是「好時機」,因有更清晰發展方向。
稱產業年均增聘4,300人
《藍圖》定下目標,期望10年後文化藝術和創意產業的增加價值上升779億元至2,000億元,就業人數由2022年的22.1萬人增至26.4萬人,即平均每年上升4,300人。
其中一個發展方向是稱要打造香港為「流行文化之都」,要推動私人市場舉辦更多類似「西九音樂節」的流行文化活動;另外亦要打造成為「創意之都」,明年起將會在政府辦公室及設施大樓,展示本地藝術家及設計師的作品,同時鼓勵官方法定機構和私人企業仿效。
研工廈做小型劇場
缺乏表演場地一直為人詬病,《藍圖》稱會研究放寬不同場地的限制,提供更多表演和展覽場地,例如容許戲院用作現場表演、工廈改建為小型劇場和「黑盒劇場」。不過現時工廈對人流和消防要求,發展局長甯漢豪已多次表明工廈不預期用於一般商業活動,因為一旦發生火警將會十分危險,提醒社會不要忘記多年前的「慘痛教訓」。《藍圖》未有提及研究方向是否對消防要求「拆牆鬆綁」。
檢討藝團資助制度 楊:唔係話而家好大問題
《藍圖》同時提出要全面檢討藝團資助制度,範圍包括主要表演藝團、中小型藝團和粵劇,以及表演場地的預訂分配制度。日後將會引入以「表現和藝術水平掛鈎」為標準的制度,包括採用KPI作為評核準則,建立表演藝團的「進出機制」,當局稱機制將增加「流動性」,讓具實力的中小藝團有上流機會。
多名記者問到「藝術水平」需要成本,中小藝團若缺乏資源而無法達標,豈不無法取得資助而令資源變得更少。楊潤雄表示要運用有限資源,資助機制存在已久,現時要檢討「唔係話而家出現好大問題」,有人提出擴大「九大藝團」、以及部分藝團可以「畢業」在市場自立,當局因此會研究「進出機制」。至於評審準則會否過於主動,或內容包涵更多「中華文化」就較易拿資助,楊潤雄強調不會只考慮單一因素,不會因為「做咗某啲事,或者加入特定元素」就必定獲得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