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警方國安處上月懸紅100萬通緝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又在過去兩日先後「邀請」其前拍檔、香港民研主席鍾庭耀,以及仍在港的鍾劍華妻兒到警署協助調查。在連串行動後,鍾劍華按原定計劃,周二(14日)晚上宣布成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稱將進行約10個民意調查計劃,暫定題目圍繞「香港人身份認同」、「法治」、「社會政策」、「自由」、「六四事件」等。

鍾呼籲各地香港人登記參與計劃,包括移居海外及仍在香港的人,「希望將香港人嘅民意繼續喺一個公共平台呈現」。他亦強調,計劃與香港民研沒有任何連聯繫,也不會公開資金來源,沒有任何政黨或組織參與。

國安處上月增加6名百萬通緝人士,當中包括著名社會學者、前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處方指他涉違反「煽動分裂國家」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包括於2024年5月至2024年6月期間多次透過社交媒體平台鼓吹「港獨」,及於2020年12月至2023年11月期間多次透過不同的平台和形式,請求外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特別行政區進行「制裁」、封鎖及採取其他敵對行動。

翻查資料,鍾劍華在2022年4月公布自己已離港赴英。他被通緝後,鍾庭耀曾回應記者,指對方與香港民研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亦很久沒有聯絡。

c7d2746e-9aa2-4715-9e62-c5b510213357
宣布成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 網上記者會截圖

鍾劍華:部分曾持續多年民調「被迫暫停」 盼延續香港公民社會聲音

鍾劍華在香港時間周二(14日)晚上公布成立「海內外香港人民意研究計劃」。計劃設有7人顧問委員會,包括前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浸大前政治學者黃偉國、前公共專業聯盟主席黎廣德、大律師王瑞紅、前區議員葉錦龍、東京大學及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研究員Athena Tong,另有一人因風險不願公開身份。

鍾指,團隊成員先後因為不同原因移居海外,但一直關心香港事務,亦知道很多移居海外的港人仍然以「香港人」身份自居;同時,他眼見港人有很多意見都難以公開表達,部分在香港曾經持續進行多年的民意調查計劃「被迫陷於停頓」,因此籌劃「海內外民研」,盼能延續香港公民社會的聲音,向各界展示港人對公共事務及社會問題的看法。

翻查資料,香港民研去年6月原定發布「六四週年調查報告」,惟因應相關政府部門經過風險評估後的建議,決定取消發布。同月,香港民研取消大約四之一的定期調查題目,不再公布8類民調數據,包括回歸系列、身分認同、兩岸問題、世界視野、六四事件、議員評分、紀律部隊民望和部份社會指標。

IMG_4325
警方國安處周一(13日)突然搜查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鍾庭耀的住所,並將他帶回民研辦公室取證。

強調只索取「意見群組」成員基本資料

「海內外民研」將在2025至2026年期間進行約10個民意調查計劃,暫定題目圍繞「香港人身份認同」、「法治」、「社會政策」、「自由」、「六四事件」等。鍾劍華稱,任何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18歲或以上人士,不論居住在哪個國家,均可加入計劃的「意見群組」,目標超過一千人。

鍾強調,計劃只會索取意見群組成員最基本的資料,包括稱謂、性別、年齡、電郵地址、居住地區等,絕不索取參與者的中英文全名、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護照號碼、IP 地址等敏感個人資料;而計劃的網站伺服器和存放數據的雲端系統均在美國和瑞士,資料會受到加密保護。

團隊稱每次完成民調,都會發佈相關結果供公眾參考,歡迎持任何政治立場的港人透過計劃反映意見。團隊又表示,不便透露計劃的資金來源,但強調資金來源合法,亦並非來自任何政治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