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過去3年收758宗大灣區置業投訴 推網上資訊平台提供住房錦囊

【獨媒報導】近年不少港人到大灣區置業,消委會過去3年就收758宗大灣區置業投訴,昨日宣布推出全新一站式網上資訊平台《大灣區住房錦囊》,專門協助為計劃在大灣區置業及租樓的市民。
消委會昨日舉行記者會,推出一站式網上資訊平台《大灣區住房錦囊》,涵蓋大灣區置業資訊,包括一手樓、二手樓及租樓。平台亦設有五大主題專頁,提供不同城市置業及租樓的流程,及需要注意的事項,並附有個案分享,期望可以為港人在大灣區置業的導航。消委會亦設「大灣區住房註釋」專頁,整理內地及港澳房地產專業用語,提供多個對照用詞,方便消費者準確溝通及理解合約細節。
指近年多港人到大灣區居住 市民對相關資訊有需求
消委會主席陳錦榮表示,平台為慶祝消委會金禧年的壓軸項目,「近年越嚟越多人選擇喺大灣區工作、生活,因此需要租樓及買樓,反映大灣區樓盤係有市場,市民大眾有需求」。他特別感謝澳門消委會,及大灣區9個城市的消保組織協助提供當地的住屋資訊,令平台得以順利成立。
在記者會上,陳錦榮稱在過去三年間,消委會共接獲758宗港人就大灣區置業的求助個案,其中香港佔709宗,撇除本地個案珠海、惠州分別佔20宗及10宗。
最高金額個案涉233萬人民幣 購橫琴住宅單位貨不對辦
而最高金額個案為233萬人民幣,投訴人在2019年與內地發展商簽約,購買珠海橫琴一個住宅物業,但在2020年底的交樓期限時,發展商卻以國家疫情政策為由,一度延後三個月,及後再引述當地政府在2018年頒布的規定,未能按照合同交樓,該物業亦不能煮食、供水及居住。
該名投訴人不滿發展商違約,要求承擔責任及賠償,及後與發展商簽署解約協議,但對方卻因資金不足未有按協議退款。投訴人遂向消委會求助,並獲轉介到當地的消保組織。
被問到處理相關求助的成功率,消委會指由於個案涉及內地投訴,因此難以介定。總幹事黃鳳嫺則提到,已轉介部分個案予內地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協助跟進,稱對方會直接與發展商或中介聯絡,當中或涉及私下調停個案或保密協議,所以無從得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