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青社料全港2萬青年「潛在輟學」 倡更新輟學定義

(獨媒報導)協青社昨日(24日)發表輟學及高危輟學青年研究報告,推算本港「潛在輟學」的青少年有2萬人,當中約六成為15歲或以下。協青社Project Cool Teen項目經理的曾嘉俊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目前學生連續缺課7日才被視為輟學,有青年「一個禮拜返到一日,甚至返到一個鐘」便不被計算在內,機構難以介入支援,倡更新定義。
協青社Project Cool Teen缺課支援服務從2020年至今,服務超過431位10至18歲潛在及高危輟學青年。機構按該些青年就讀學校的學生人數推算,本港青少年「潛在輟學」人數約2萬人,佔整體3.15%。
目前學生連續缺課7個上課日,即屬「輟學」,校方需向教育局呈報。不過曾嘉俊指,有青年知悉該機制存在後,「一個禮拜返到一日,甚至返到一個鐘」,避免被列為「輟學」。他又提到學生基於不同情況,例如留在社工室或自修室,亦不會被界定為「輟學」,無法為他們提供支援服務。此外,即便有學生上學出現困難,亦會以「正當」理由如病假、家事等請假,難以識別。機構望重新定義「輟學」,從而更有效地提供支援。
曾嘉俊指,近年向協青社或其他社福機構求助的青年呈上升趨勢,原因涉及個人、家庭及學校(例如精神健康、社交狀況、個人成就感、在校經驗令歸屬感不足等)。望各方持份者多關注年青人,創造包容環境的社會,減少對「輟學」青年的負面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