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調查:逾七成港人不願生育 倡生育獎金加碼

【獨媒報導】政府呼籲市民「有仔趁嫩生」,不過香港婦聯的調查發現,逾七成受訪者表示不願生育,19至29歲的青年繼續是最不願意生育的一群。「有仔唔想趁嫩生」的原因,調查發現經濟是主因,另外生活自由度和住屋亦成為生育較大阻力。婦聯副主席歐陽寶珍今早在電台表示,建議政府就新生嬰兒獎勵金加碼,指過去兩年嬰兒出生數字都有上升,她認為即使政府面對千億財赤,但嬰兒是未來經濟動力,亦能改善長遠人口結構,政府不應迴避。
香港婦聯於1月12日至2月12日,訪問1,320名50歲以下和960名50歲以上的港人。50歲以下受訪者中,71.9%表示不願生育,僅28.1%表示願意生兒育女,較去年同類調查升2.1%。最願意生育的組別為「30至39歲」(32.82%),而「19至29歲」僅23.27%願意生育,繼續是最不願意生育組別。50歲以上受訪者,近七成人望下一代生育,近四成人表示希望「至少有一個的傳統觀念」。
「經濟、自由」考慮取代「住屋」
至於不願生育的原因,經濟及自由需求成為影響生育的主因,超過92%被訪者表達生育意願受育兒經濟壓力影響,是首要考慮。另有近85%受被訪者反映自由需求影響生育意願,成為影響生育的第二大阻力,排第三的原因是住屋考慮。
婦聯副主席歐陽寶珍今早在商台節目表示,同類調查已經是第11年進行,結果反映最年輕、生理狀態較宜生育的年齡層,反而是「最唔願意生」,但當年紀漸大、生理客觀條件「無咁好」一群卻最想生育,反映「晚婚」及「晚育」成為趨勢。
她認為年輕夫婦生活困苦,要為口奔馳,正如有銀行估算養育一個小孩要600萬。她又指出,以往「住屋」是生育最大阻力,不過今年調查反映,「經濟」和「自由」成為最大考慮。
生育獎金至今派8億 第四季檢討
婦聯引述2022年至2024年的出生數字,指2023年較2022年多約300個嬰兒出生;2024年又較2023年多逾3,000個,雖然可能是因為龍年效應,但亦可能因為2萬元新生嬰兒獎勵金,她建議政府「加碼」;另外亦為生殖醫學例如「雪卵」提供資助,協助年紀較大的夫婦生育。另外婦聯又建議政府提供「一比一」的成長基金,家長每出一元,政府就投放一元去基金,上限20萬元。
翻查資料,截至今年2月底,政府已向40,245名申請人發放獎勵金總共發放金額約8.05億元。政府會在今年第四季就計劃作出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