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公營醫療「改革」方案中,急症室五級病人當中危殆和危急將轉為免費,但餘下三級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收費將由180元加至400元。當局多次重申可減少非緊急病人前往急症室,不過有聽眾致電電台節目稱,加價將引致其他私營醫療機構同樣加價,結果市民將「重返」急症室,他認為加價為解決輪候問題「根本係天方夜譚」,另一聽眾稱「你加價無所謂,唔好咁冠冕堂皇」。

新界東急症科顧問醫生:市民有責任及早求醫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急症科顧問醫生鄭志雄今早在港台節目表示,調整收費後,希望將非緊急病人「導向返佢哋去基層醫療」,減輕公院負擔。不過目前不少病人是因為私家醫生欠缺夜診服務,被逼選擇公院。鄭志雄則認為病人有責任及早求醫:「夜晚唔舒服,究竟係早少少、當嗰啲基層醫療都未關門嘅時候去睇吖,定係去到夜晚嘅時候去急症室呢?呢個我就覺得病人都有個責任自己去調節、去計劃嘅。」不過他亦指如果病人無選擇或無法判斷危急程度,急症室亦「好樂意去照顧呢班病人」。

有市民斥:「你加價冇所謂,唔好講到咁冠冕堂皇」

不過不少聽眾顯然對政府解釋不賣帳,聽眾張先生認為今次加價無法改善急症室輪候問題:「咁你加價冇所謂,唔好講到咁冠冕堂皇,講咩藉口嚟加價。」他指夜診服務不足,市民仍只有急症室一個選項,私家醫生亦會跟隨政府上調收費,無法做到分流。

另一聽眾麥生先亦指加價解決輪候問題「根本係天方夜譚」,「你點樣加價好咩都好,遲早都係歷史循環又循環,過一段時間啲人又會嚟返度。」

他認為有市民並非因價錢才到急症室,「細路仔跌親你去唔去急症室吖?睇私家醫生果個都傻㗎啦。」他又以自身經歷稱,曾以為普通擦損,但求診後發現有細菌感染,需要留院。

聽眾黃小姐則引述早前《明報》報導,指2017年起已有非港人在公立醫院撇帳,金額達2.2億元。她認為政府向本地人加價同時,應考慮如何避免非本地人在港「走數」。

分流「緊急」和「次緊急」病人困難 鄭志雄信市民會體諒

對於分流標準,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曾解釋,由於緊急和次緊急病人「未必真係咁易分」,避免爭議才兩者一同收費。醫療衛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在同一節目亦指,護士要在一分鐘內完成分流,承認「唔可以話係百分之一百準」,兩類病人確實「比較難分嘅」。

鄭志雄亦稱兩者存「灰色地帶」,但強調負責分流護士有專業判斷,又指香港市民「素質好高」,相信病人會體諒分流困難,不認為前線醫護和病人會出現衝突。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