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私人住宅空置率4.5%、寫字樓16.3% 皆錄升幅

【獨媒報導】差餉物業估價署今日公布本地物業市場的供應和活動年度回顧的初步統計數字。私人住宅方面,空置率由2023年的4.1%增至4.5%,空置單位數量增加5,750個至57,900個單位。樓價方面,在2024年第四季按年下跌8.2%,是連續第三年下跌。差估署亦指,年內成交量上升23%,反映發展商「採取具競爭力的定價策略」。
差估署數字顯示,2024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急升至24,260個,比2023年的13,840個大增近萬個。以地區計算,九龍城(啟德)為主要供應地區,其次是元朗和屯門,合計佔66%。
對於去年樓市方面,差估署指需求管理措施在2024年第一季撤銷後,曾注入短暫動力,惟外圍經濟前景不明及資金流動性收緊下,市場氣氛審慎,因而重拾跌勢。其後多次減息,加上調整按揭成數上限等措施,令市場在最後一季回穩。
租賃市場方面,差估署指受惠於政府人才政策及「轉租為買」的趨勢,第四季租金錄得3.5%按年升幅。
寫字樓逾216萬平方米樓面空置 約等於10幢IFC
私人寫字樓的情況則更差,去年落成量雖然微跌至147,000平方米,惟需求錄得負數,為59,000平方米,整體空置率上升至16.3%,逾216萬平方米。按甲級、乙級及丙級寫字樓分類的空置率,則為17.4%、15.6%及11%。
本年度的供應量,更將大增至309,000平方米。差估署指外圍環境不明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工作模式轉變,皆令本港寫字樓需求疲弱。寫字樓售價持續疲弱,2024年第四季按年跌22.6%,其中以甲級最高(24.5%),乙級和丙級則分別為19.5%及19.7%。交投按年減少7%,租金下跌5%。
署方料今年及2026年,落成量分別維持20,860個及20,100個,今年以九龍區為主,達46%,九龍城區佔整體26%。2026年則以新界為主要供應區域,佔69%。
私人商業樓宇即主要作零售用途的樓面方面,去年落成量有所減少,至69,000平方米,惟需求同告減少124,000平方米,空置率為11.8%,約為140萬平方米。售價方面,亦按年錄得18.2%跌幅,租金下跌6.5%。私人分層工廠大廈,售價及成交量亦錄得按年跌幅,租金則微跌2.8%。
最終的統計數字,將於載於下月發表的《香港物業報告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