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對華關稅增至125% 香港郵政將暫停寄件往美國

【獨媒報導】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戰再有新進展,指暫時將其他國家關稅降至一成,為期90日,稱該些國家願意就貿易議題進行磋商。不過他指中國不尊重世界市場,故即時上調中國進口關稅至累計125%。特區政府昨日發聲明表示強烈不滿,至於美國5月2日起取消香港寄往美國物品的小額免稅安排,發言人稱香港郵政絕不會代收「所謂」關稅,稍後將公布暫停處理寄件往美國的安排。
黃英豪:美國將承擔後果
今早港台節目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進出口界)黃英豪批評美國,「大家都見美國宜家嘅政府,就相當不可靠,朝令夕改。」他指特朗普宣布加關稅後,美國出現「恐慌性採購」,引述有港商指美國進口商「係好想補貨」。
他料美國實施新關稅後,仍難以吸引生產線重返美國,尤其是電子產業,「因為我哋中國內地,宜家確實係製造業領先全世界」,認為美國將承擔關稅戰後果。
學者指「叢林法則」對港不利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在同一節目指,情況發展「同市場做嘅預判其實都係差唔多」。他指細小國家會向美國妥協,但經濟體量大的國家或聯盟如加拿大及歐盟,會選擇反制,而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亦是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雙方較不願讓步。
他形容美國正重整現有國際貿易秩序,應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出現返一個無秩序嘅狀態,咁就係邊個惡就邊個話事,邊個大就邊個話事。」他擔心會引來其他國家仿效,對細小、外向型經濟體不是件好事。
對於生產線會否重回美國,麥萃才認為視乎企業類型,以及「美國人願唔願意做一個嘅勞動力嘅工作」。他提到設廠亦需符合美國多項法規,需時或數年,故短期內仍需進口商品。惟港商難以直接進口美國,「等於係送」,料會改經第三方。長遠而言,他認為美國對環球貨品需求會因關稅下降,建議港商要加強與中國之間聯動及分散生產線,到與美國貿易順差額較少的地區設廠。
麥萃才同料美國消費者最終需承受關稅影響,並加劇通脹,令經濟增長放緩甚或「出現負數」。他呼籲市民要短期內避免過度槓桿、過度風險的投資,亦要留意各地匯率波動。
工總主席指再加關稅分別不大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在同一節目表示,關稅再增對港商影響「已經唔係好大」,「而家大家唔係一個價錢嘅問題,係一個貿易戰嘅問題。」業界目前處於觀望階段,「宜家太多嘅不確定性,噚晚(關稅)已經加到125%,即係宜家我覺得美國係非常之唔理性。」不少美國進口商會已要求港商暫停訂單,港商當下最擔心能否成功出貨。他形容中小企當下「資金好緊張」,故政府「還息不還款」等安排十分重要。
莊子雄又表示,不少港商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已將生產線分散至東盟國家,現有46%會員有在東盟設廠。加上港商過去數年參與國內的「內循環」,目前約有56%港商主要市場為國內,形容「大家都部署得幾好嘅」。不過他指,若要進一步轉移生產線至東盟,需要大量資金,投資風險亦大,呼籲會員暫持觀望態度。
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趁加稅前「出多啲貨」
同樣持觀望態度的還有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主席劉浩然:「我哋業界都無可奈何,因為又牽涉一個政治上嘅問題。」對於美國5月2日起就小型包裹課稅,稅率為貨值90%或75美元,他形容此舉為「一個好大嘅打擊」,「其實根本就等於唔使做,冇得做嗰啲生意。」他指港商紛紛希望趁關稅生效前,「儘量喺呢段時間儘量出多啲貨。」
他指港商已調整經營策絡,包括增加美國當地存倉貨量,及開拓新興市場。惟美國仍佔港商三至四成出口量,料困難情況最少維持1至2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