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一輪「牛肉乾」加價風聲吹畢後,相關文件終於在立法會公布。政府稱違泊和大部份交通違例事項定額罰款,多年來維持不變,但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令罰款額的阻嚇力或被抵銷。當局又指近年因違泊而發出的定額告票數目高企,建議加強阻嚇「保障交通安全和暢順」,整份文件未有提及財赤。

另外當局建議就19項交通違例事項定額罰款,增加約50%,罰款額最高的是超速駕駛,新罰款要1,500元。連同咪錶加價至每節4元,以及電動私家車牌費加價,當局打算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法例修訂,並在預計在立法會完成審議後3至6個月內,可以陸續實施。

首季交通死亡數字大升四成

就違泊和一系列擬修訂的交通定額罰款,運輸及物流局向政府提交文件解釋加價理據,指大部份定額罰款自1994年來維持不變,然而1994年至今的消費物價指數已上升超過70%,罰款額的阻嚇力或「有所抵銷」。警方在今年首季錄得的交通意外中,致命交通意外宗數和死亡人數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四成。另外,違泊發出的定額告票在過去3年間,分別達336萬宗、301萬宗和254萬宗,當局形容數目「持續高企」。

至於議員「預早」得悉的「外國罰十倍」論述,當局在文件列出香港的交通定額罰款水平,「遠較多個海外地區為低」,以違例泊車為例,當局指新加坡、倫敦和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罰款水平,分別是400至2,500港元、500至1,200港元和600至3,200港元。當局取澳洲為例,稱當地罰款水平達香港的10倍。

打擊「危害道路安全」 去年拖走逾2,300部違泊車

政府建議違例泊車牛肉乾罰款額,由320元提升至400元,另外19項交通違例事項加50%定額罰款水平,原因是「加強阻嚇作用,保障交通安全和交通暢順」。當局又在文件提及執法態度,指警方會根據「重點交通執法項目」,對危害道路安全或造成嚴重阻塞的不負責任行為採取打擊行動,有超過2,300部涉違泊的車輛被拖走。

至於咪錶收費,當局建議提高最高收費,由每15分鐘2元調整至每15分鐘4元,即每小時最高收費為16元,目的是加快咪錶停車位的流轉,應付駕駛者的短期泊車需要。當局建議貨車、巴士及旅遊巴士咪錶位維持不變。

當局指,加價後的咪錶收費水平,會較接近房委會或運輸署管理的停車場的收費中位數,預計在今個和下個財政年度,分別為政府帶來2.2億及3.7億元額外收入。

9招增泊車位 天橋底劃空間

咪錶加價的原因,當局同樣指是多年未加價,達31年之久。當咪錶收費遠較一般停車場收費為低時,令部份人傾向在路上尋找或等候空置咪錶位停車,或阻塞交通。另外當局指駕駛者離開咪錶的意欲亦較低,導致其他人輪候時間加長。

對於仍要面對「選舉」的政黨,增加車位的措施是否足夠就成為替政府「背書」的關鍵。當局提出9項措施,包括在合適路旁劃設夜間商用車泊位、於高架天橋底空間劃設泊位、在非辦公時間開放更多政府大樓的泊車位予公眾使用、鼓勵學校在非上課時間開放校舍供學生服務車輛停泊等。不過當局未有在文件述明,措施可以增加多少泊位,或未來車輛和泊位數目比例目標。

最後一項修例是有關電動車牌費。政府建議將電動車牌費改以額定功率計算,分3年加至每年3,000元至11,000元。按最新建議,電動車牌費會按額定功率分為五級,第一級是75千瓦或以下,之後每多50千瓦升一級,遞增至最高的第五級,在今年底開始實施,按級收1,500至5,000元不等,分三年加至3,000至11,000元。政府估計,新收費可以在未來3個財政年度,為政府帶來共8.03億元額外收入。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