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試行交通錄影執法 陳學鋒料初期有阻嚇性、憂司機熟習後重蹈覆轍

【獨媒報導】警方今日(22日)起在港島試行以運輸署監察系統和閉路電視系統錄影執法,針對黃格停車及違例上落客等行為,為期三個月。對於系統並非24小時全日錄影,警剔性成疑,警務處交通總部交通管理組警司聶凱鵾就認為司機不會希望停車等人就被罰款,相信不會存僥倖心態,希望「司機諗多少少」、「做負責任行為」。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則指需要觀察一段時間,認為起初或有阻嚇作用,但擔心司機在熟悉系統運作後便會重蹈覆轍,以及未能杜絕「老闆車」違泊。
警務處交通總部交通管理組警司聶凱鵾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簡介行動,指運輸署在不同道路裝設閉路電視系統,原意是用作留意交通狀況,警方總區指揮控制中心及交通總區控制中心亦一直收到相關訊號,不過隨著鏡頭更新,現時的閉路電視解像度已可辨識到車牌號碼,認為如果閉路電視本身設於繁忙路口,可以用作交通執法。聶凱鵾稱經運輸署同意後,已在閉路電視控制台加裝錄影裝置,形容成本「真係好低好低」,日後警方只要在控制台開啟錄影,便可不定時進行執法。
警務處圖片
港島四黑點先試行 針對黃格停車、違規上落客
試行首階段有4個交通黑點,包括皇后大道中與雪廠街交界、皇后大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皇后大道中與文咸東街交界,以及皇后大道東與黃泥涌道交界。聶凱鵾解釋,警方會根據交通狀況及發生交通意外的時份「彈性處理」:「譬如佢覺得今日早上想去處理,就會喺某個時間坐喺控制枱度、著咗個錄影裝置,如果發現違例行為,就會紀錄低同跟進。」他舉例執法行動主要針對在黃格停車、違例上落客等阻礙交通行為。他稱系統沒有人臉識別技術,即使有紀錄都不能找回特定行人,不能對行人違例行為執法。
被問到試行地點交通違例情況是否已相當嚴重,以及與人手執法有何差別。聶凱鵾稱曾派警員到現場疏導交通及處理違例行為,但當警方一離開就會故態復萌,效果比較短暫,加上警方始終不能派員全日駐守,希望透過監察系統警剔駕駛人士:「你自己覺得唔係一個嚴重交通違例,停一停等一等個朋友,其實都可能造成幾嚴重阻塞,甚至對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危險。」
警務處圖片
盼司機「諗多少少」
至於為何不24小時全天候錄影?聶凱鵾稱全港每日都有大大小小的交通違例,警方目標並非捉拿所有行為,部份沒有嚴重阻塞交通及對道路使用者造成危險的行為,不是警方重點處理對象,加上中區晚上至凌晨違例情況不嚴重,「資源未必會擺得咁重」。
對於系統的警剔性成疑,聶凱鵾就表示已在現場掛上橫幅提示,司機亦不會希望停車等人就被罰款,相信不會存僥倖心態。他特別提到希望「司機諗多少少」:「真係有咁嘅需要,會唔會搵返一個合法停車位置,唔會喺禁區停車呢?希望司機做到負責任行為。」
陳學鋒(資料圖片)
陳學鋒:料起初有阻嚇作用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學鋒於同一節目表示需要觀察一段時間,認為起初或有阻嚇作用,但擔心司機在熟悉系統運作後便會重蹈覆轍,以及未能杜絕「老闆車」違泊。他指該4個黑點有大量違泊車,例如雪廠街「一邊排的士,一邊違例泊車,三線變返一條線」,雖然系統並非全日錄影,但強調市民「每一秒鐘都不應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