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東華三院「圓滿人生服務」及中大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合作,推行跨代關愛長者計劃,協助具社交孤立風險的長者擴闊社交。計劃早前分析逾千名長者的數據,發現他們疫後社交孤立比率高達45.1%。計劃總監黃麗儀表示,疫情及移民潮對本港造成「雙重打擊」,已改變長者的生活習慣,「佢哋慣咗喺屋企,慣咗唔落街,慣咗叫外賣」,使其社交聯繫變得薄弱。

計劃今日舉行成果分享會,東華三院「圓滿人F生服務」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在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推行賽馬會「無獨有偶」跨代關愛長者計劃,透過東華三院轄下在沙田區及九龍東區的長者地區中心、鄰舍中心、綜合及改善家居照顧服務單位,為社交孤立長者與中年義工、大學生作配對,期間舉行家訪、電話關懷等活動,鼓勵長者連繫社區。

無標題

社交孤立或引致焦慮及抑鬱 危害等同每日食15枝煙

截至今年3月,計劃受惠人數達3,000人,當中包括1,200名具社交孤立風險的長者,預料總受惠人數將達4,150人。計劃亦分析逾千名長者的數據,發現65歲以上長者的社交孤立比率由2017至18年間的41.2%增至今年的45.1%,比率在疫情過後仍有上升趨勢。

黃麗儀分析稱,疫情及移民潮對香港造成「雙重打擊」,改變長者的生活習慣,「佢哋慣咗喺屋企,慣咗唔落街,慣咗叫外賣」,使其社交聯繫變得薄弱。她同提到,社交孤立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包括增加認知障礙的風險、引致焦慮及抑鬱等,危害則等同於每日吸食15枝煙或飲用6杯酒。

無標題

無標題
計劃總監黃麗儀

研發卡牌遊戲 鼓勵跨代溝通

團隊亦研發《說•好晚年》對話卡牌遊戲,77張任務卡涵蓋6個主題,分別是說話及動作、成長經歷、日常生活、健康識能、人際關係及數碼識能,鼓勵跨代溝通。本身是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副院長的黃麗儀表示,卡牌遊戲將用作教學材料,讓學生與長者展開話題,希望未來能把卡牌遊戲用於社會服務:「唔好好似一問一答,問佢(長者)『你身體最擔心係乜嘢?』,通過遊戲比較係自然啲。」

周嘉玲
周嘉玲

有份參與計劃的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老年學系學生周嘉玲曾使用該卡牌遊戲。她認為遊戲能作為橋樑和渠道,長者會分享一些平日較少談及的話題,例如過往故事和最近情緒的困難,從而打開話匣子。

無標題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