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行政長官於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紅磡站周邊和海濱一帶用地,並邀請港鐵研究。發展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提出初步建議,研究範圍約24公頃,包括10公頃水面。擬議的發展包括將紅隧南行巴士站,改建為兩幢酒店及其他商業樓宇,下層則重置巴士站及遷移紅磡站巴士站。海濱則將興建樓高可達230米的「地標建築物」,作商住用途,水體則作遊艇會。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文件指,紅磡地理位置優越,往中環及羅湖分別只需16及40分鐘,擬發展為海濱新地標。

螢幕截圖 2025-04-26 下午2.45.16

收費廣場南行巴士站建酒店等

紅磡實施易通行後,收隧廣場部分地方閒置。發展局倡在南行巴士站及一小段梳士巴利道上方,興建約7,300平方米平台。地面層將重置現時巴士站,上一層則用作遷移紅磡站巴士總站,兩者皆將研設空調。平台上方將興建兩幢酒店及其他商業大樓,提供零售樓面面積等。

原有紅磡站巴士總站,部分將用作公共休憩空間及車站廣場,文件稱可作為旅客集合點「甚至拍照留念」,其餘位置將用作遷移目前位於紅館旁的旅遊巴泊車位。

當局亦擬改善行人連接,其中紅磡站往紅館約140米路段,文件稱將優化飾面,並引入天窗設計,現有兩條連接紅磡站至理大及尖東的行人天橋,亦將擴闊及翻新。此外,發展局亦倡新建三組行人通道,包括紅磡站往海濱的行人天橋、紅磡站往紅館的行人天橋及連接尖沙咀及紅磡海濱的行人板道。

紅磡海濱一帶閒置用地,發展局擬建階梯式建築,作綜合娛樂商業以及零售設施,當局稱可彌補現時紅磡站及紅館餐飲選項不足的問題。

螢幕截圖 2025-04-26 下午2.45.46

海旁建230米高「地標建築物」

海旁將興建一棟可達主水平基準以上230米的「地標建築物」(同位於海旁的紅磡海名軒高約235米),下層會作住宅「與遊艇停泊設施產生協同效應」,上層會引入「獨特並刺激吸引的休閒娛樂設施」,例如空中步道、滑梯、滑索及觀景台等,並擬配以高空室內餐飲體驗,「讓旅客和市民能以嶄新角度和高度且充滿樂趣的方式欣賞維港」。

此外,部分臨海用地亦將興建住宅,連同上述大廈的住宅合共有約1,300個單位。

海旁建1,400個住宅單位、遊艇會泊位200個

現時的紅磡站前方碼頭以西水面,當局將邀請私人機構建設和營運遊艇停泊設施,料可停泊約200艘遊艇,相關會所設施可建於「地標建築物」的高層,文件稱「應可吸引高消費旅客群到訪。」公眾則可使用前碼頭以東的水面,當局倡設浮台等水上休閒設施,進行不同類型水上活動及舉辦戶外表演等。

螢幕截圖 2025-04-26 下午2.46.08

螢幕截圖 2025-04-26 下午2.46.00

落實長遠發展前,前碼頭將作短期休憩用地,以舉辦不同活動,並讓市民「打卡」並欣賞270度維港景色及香港島的天際線。工程將於短期內展開,目標2026年第一季開放給公眾使用。

DSC_2817
碼頭現況

螢幕截圖 2025-04-26 下午2.46.17

4月29日起諮詢公眾兩個月

發展局與港鐵將於4月29日起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電郵為hunghom@devb.gov.hk。政府已邀請港鐵作詳細技術評估,目標在2026年下半年展開法定程序,十年內完成第一期發展,包括行人板道、遊艇設施及前碼頭用地的綜合娛樂設施和住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