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中,擬將機場離境稅由120元增至200元,料每年增加16億收入,引來業界反對,相關委員會今日續討論。旅遊界姚柏良提出修訂,要求將加幅下調至160元,並將《條例》中豁免轉機客的定義由「同一天飛離機場」改為「翌日」。財庫局書面回覆接納後者,指會放寬轉機客豁免由一日增至兩日,惟堅持將收費上調至200元。降低加幅的修訂在舉手表決中以五票支持、五票反對下未獲過半數通過。

財庫局在文件中表示,上次調整已是22年前的2003年,由80元增至120元,期間累計通脹約64%。當局又稱,短途及長途旅客在港人均消費為6,200元及7,500元,增加的80元只佔1.3%及1.1%。

財庫局又指,機管局自2016年起徵收90至180元機場建設費,客量在2017年及2018年繼續增加。局方又類比其他稅項,稱相對提高薪俸稅、利得稅及差餉,對一般市民和企業而言較易接受。

財庫局:新加坡機場亦加價

對於會否分階段加價,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常任秘書長(庫務)黎志華未必是最好方法,舉例指另一機場(新加坡)於2027年起連續四年加價(由65.2坡元增至79.2坡元,約467港元),認為予人感覺經常加價或「未必太好」。他重申為開源措施,而放寬轉機客豁免日數由一日增至兩日,當局將少收1.6億,「已經打個九折」。他指正研究豁免經陸路及海路口岸來港轉機的旅客費用,目標今年之內敲定,惟不能確實在立法會換屆前提出修例建議。黎志華重申豁免「一定會愈做愈闊」,惟政府仍盼有一定進帳「始終係開源措施」。

螢幕截圖 2025-04-28 下午12.00.59
黎志華

姚柏良:與力推旅遊有矛盾

姚柏良在會上稱,目前本港大力發展旅遊「吸客」,特別是乘飛機抵港的過夜旅客,認為增加酒店房租稅及機場離境稅有矛盾,對此感到困擾。他提到2017年及2018年的旅遊業為「剛性市場」,惟如今機場旅客量只回復至疫情前的71%,認為類比不恰當。

螢幕截圖 2025-04-28 上午11.50.16
姚柏良

黎志華指回復較慢或與航空公司運力有關,重申作為香港人外遊需多付80元為「事實」,但當局考慮到大灣區轉機客,會盡量多做豁免。

勞聯林振昇認同增加機場離境稅較不影響基層市民,但指加幅可調低及分階段,令乘客「唔覺唔覺」,降低心理影響。黎志華指加幅雖然高,「但都係80蚊啫」。他又以「精準扶貧」為例,對價格較敏感的旅客如大灣區旅客作豁免。

譚岳衡憂加價後會令旅客減少,收入不增反跌。黎志華指政府有三方面工作,包括提供更多豁免,減少對旅客的影響;與旅遊業界商討將轉機客帶往市區;以及維持航空網絡優勢及機場配套。

張欣宇:機場費用20年已增加三至四倍

張欣宇續追問不同旅客的需求彈性資料,他又指出2016至17年機場已屆飽和,不能與今日有三條跑道作比較。他又提到,2002年時保安費及機場離境稅僅約100元,惟今日加上保安費(65元,2027年或增至75元)、機場建設費(90至180元)及機場離境稅已達300至400元,相差達三至四倍。

螢幕截圖 2025-04-28 下午12.09.34
張欣宇

黎志華只稱,增加80元對外遊市民影響不同,至於轉機客根據《條例》目前已不受影響,當局亦會續增加豁免。

經民聯陸瀚民問及日後會否不斷隨通脹增加,黎志華稱非機械式規定,需視乎政府財政政策及考慮,稅收措施亦非只加不減。

民建聯支持一次過加

洪雯則批評,各項「派糖」措施已逾40億,促當局考慮當中的矛盾。民建聯陳恒鑌則認為「長痛不如短痛」,應一次過增加。

螢幕截圖 2025-04-28 下午12.17.33
洪雯

姚柏良最後重申,他最關注香港機場的競爭力,目前不少港人已改飛深圳,深圳亦愈來愈多國際航線。他認同政府面對財赤,故「中間落墨」,只增加40元。

修訂在委員會表決出現五對五的局面,支持的包括姚柏良、張欣宇、梁毓偉、陳紹雄及林振昇,反對的則有譚岳衡、陸瀚民、管浩鳴,以及民建聯的陳恒鑌和周浩鼎。由於未獲過半數支持,主席李鎮強指不能以委員會名義提出修正案,姚柏良只能以個人名義於立法會大會提出,需獲立法會主席批准。

螢幕截圖 2025-04-28 下午12.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