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皇粥店兩創辦人:將發無力償還聲明 予破欠基金「盡量加快發放欠薪流程」

【獨媒報導】海皇粥店日前宣布全線七間分店結業,將自願清盤,並發信著員工各勞工處申請破產欠薪基金,被質疑為「無良企業」及濫用基金。兩名創辦人股東蕭楚基、蔡汪浩昨日發聲明,稱已自行注資3,000萬至公司,強調非無良企業。兩人今日再發帖,向員工致歉,稱將發出無力償還聲明,破欠基金收到聲明後將發薪,稱「此刻的艱難決定實屬迫不得已,望能互相體諒,共度難關。」
目前有逾100名員工,追討約1,500萬欠薪,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早出席電台節目後見記者,指約100名員工已向勞工處求助,籲「零星數名」仍未求助的員工盡快前往勞工處。
19名外勞受影響
他指有19名外勞於海皇粥店工作,同受本港勞工法例及破欠基金保障。惟根據其簽證,因相關合約已經終止,外勞需於兩星期內離港返回原居地。孫玉菡稱,勞工處的輸入勞工支援計劃,會為外勞提供住宿提供支援及津貼,其中津貼金額為每日上限350元或其住宿實際開支的70%,以低者為準。此外另設每日有100元膳食及交通津貼,兩項津貼最多可申領日數一般為14日,孫玉菡形容為方便他們在香港多留數天期間處理必要文件。至於外勞離港後,亦容許他們回港辦理破欠基金手續,上述支援計劃亦會適用。
孫玉菡:如涉濫用破欠基金會調查到底
被問到有職員在結業後取走分店現金,孫玉菡指勞工處會確保每宗破欠基金申請沒出現濫用,包括有否出現非法挪用資金或逃避支付工資等。此外,勞工處亦常設跨部門專責小組,成員包括香港警務處及破產管理署代表,若出現濫用情況會調查到底。
孫玉菡亦提到,勞工處能成功聯絡僱主,對方亦盡量應要求提供資料。根據過往經驗,如僱主合作加上資料齊備,員工一般可在三個月成功申領破欠基金,惟每宗情況不一,當局會盡最大努力協助員工盡快申領款項。
股東昨稱一直期待疫情及由治及興將令生意增長
海皇粥店兩名股東蕭楚基、蔡汪浩一連兩日發帖就事件「解畫」,5月9日聲明稱,一直期待疫後經濟好轉,「亦深信香港由治及興的過程能令生意有所增長」,惟無奈香港消費及飲食模式持續改變,粥品需求下滑。
兩人在聲明指,疫情以來已動用逾3,000萬私人資金填補公司虧損,惟經營環境嚴峻,無奈結束業務。兩人稱本欲透過借貸繼續堅持,惟其他股東紛紛退股,無奈聽從會計師建議結業清盤。
兩人今日的帖文,則稱明白員工關注薪酬及遣散費,對此向全體員工致以最深歉意,稱「承諾將全力配合勞工處及相關機構,保障員工法定權益。」兩人稱昨日與勞工處舉行會議,會加快核算所有員工的薪金、代通知金及遣散費等。他們發出無力償還聲明,破欠基金將與員工核對數目「盡量加快發放欠薪流程」,發放欠薪。
帖文最後稱「再次感謝各位多年來的付出,此刻的艱難決定實屬迫不得已,望能互相體諒,共度難關。」
破欠基金特惠款項有上限
翻查資料,破欠基金根據《破產欠薪保障條例》設立,如儸主無力支付欠薪等,僱員可向基金申請特惠款項,惟設有上限,其中追討欠薪上限為8萬元。換言之,海皇粥店僱員被拖欠的薪金及遣散費,或無法全數收足。
本年立法會審議財政預算案時,勞福局回覆數字顯示2023年及2024年,申請宗數及金額皆以餐飲服務活動居首,以去年為例,共有1,195宗申請,發放4,550萬。
基金的收入源自商業登記費中150元的徵費,由於去年度預算案因上調商業登記證費用而豁免兩個年度徵費,破欠基金去年虧損2,410萬,今年則料增至1.13億。